这几种唠叨型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母亲,一定要谨记的两个字,那就是“闭嘴”。一旦妈妈“闭嘴”,停止了对孩子的反复唠叨与抱怨,那孩子的问题就少了50%。

当孩子“砰”地关上门,用不吃饭和你对抗;当孩子面对你的苦口婆心,只冷冰冰地抛下一句“你烦不烦”;当孩子越来越叛逆,老公夜不归宿,不想回家......

不要等到这个时候,你才意识到该“闭嘴”了!以下这几种唠叨型妈妈可能会毁了孩子,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1

过分关心式唠叨

这种唠叨普遍存在于中国妈妈身上。

“宝贝,穿上外套,不要冷到啦!”

“看你瘦的,多吃点肉!”

“晚上盖好被子,不要踢被子!”

......

妈妈唠叨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并没有错!但是这样的唠叨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一万个不放心。

从小经历这些,我的经历是,心理真的排斥到了极点。以至于现在每每和父母沟通,都是各种阴影和不悦,他们依旧是各种唠叨和不放心。

而弟弟的状态是,做事散漫,各种不走心,从小到大被父母过分“关心”和“包养”后,没了独立意识。父母的这种过分式唠叨和“牵挂”对孩子真的好吗?

这份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此外,过分关心式唠叨下,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惯性模糊听觉”,也就是说,虽然他在听,但是根本不往心里去,视你的“良苦用心”为粪土。长久以往,当心培养出一只白眼狼。

2

命令式唠叨

吃饭前,我总是催促着女儿乐乐,“赶快洗手吃饭啦!”“洗完手才能吃饭,不然有病菌。”她每次只是嘟囔着嘴,很不情愿的去洗手。

昨天,我照常催促她,“吃饭啦!快去洗手!”

她却生气地说,“就不洗,不吃了!”

我惊讶了,问其原因。

乐乐说:“每次你都这样催我洗手洗手,好烦啊!我自己知道吃饭前要洗手啊!”

我当时呆住了,没想到我的好意催促对孩子来说变成了烦人,还做出行动跟我对着干。那几天,我特别留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发现自己也慢慢成了“父母”,而女儿成了小时候的我。

也许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例如催促孩子写作业,催促孩子该上床睡觉,命令孩子晚上必须几点回来,这种命令式的唠叨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厌倦和反抗,使他的行为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命令式唠叨下,最容易培养出叛逆的孩子。

3

批评式唠叨

前不久看到一新闻,一名10岁的小女孩,身高远低于同龄人,只有1米三左右。父母为此非常焦急,四处求医。在大医院检查后,发现小女孩的骨龄有15岁,以后很难长高了,但是始终找不出导致孩子不长高的根本原因。

交谈中医生发现,小姑娘性格内向,对强势的母亲显得有些唯唯诺诺,再加上身材瘦弱矮小,更加显得楚楚可怜。而母亲在一旁骂骂咧咧,一直批评孩子。

医生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孩子长不高,生长发育不良,离不开母亲的唠叨和训斥。

美国耶鲁儿童健康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

孩子经常挨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压抑的状态,有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发育。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唠叨、训斥、打骂的环境中,被父母唠叨、老师训斥、同学欺负,那么,得矮小症的几率会增高。

批评式唠叨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灵伤害,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导致孩子内向自卑、懦弱胆小。

4

负能量式唠叨

都说妈妈的心情愉悦,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有个负能量式唠叨的妈妈,那对家庭可谓是巨大的灾难!

陪娃写作业,负能量式唠叨模式开启:

“字写清楚点,我都看不清老师看得清吗?难怪考试总丢分,擦掉重写!”

“这么简单的你都写错了,有没有搞错啊,白给你报补习班了,浪费我钱!”

“这道题都不会啊,有没有脑子,这道题没上过学我都会!”

......

有时候,真的别怪娃写作业太磨蹭,也许是你唠叨太多,干扰太多。自己心里烦闷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负能量情绪,殊不知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危害。

负能量式唠叨下培养出的孩子,自信心不足,专注力不够,思想消极悲观。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唠叨,用之有道,则为爱,用之不道,则为害!

当情绪成为一种负能量,或是表现焦虑的时候,请家长们谨慎“张口”哦。

过多的负面宣泄势必会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或健康!每个父母都要反省下自己,努力做个“会说话”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