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这是后世史家对于帝辛的称谓。说实话,该叫他什么,让我很烦恼。
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就是纣王吗?”
可是如果你是商朝的人民,就与姜老头,姬大师同一个时空生存,叫他纣王,很可能有被拉出去砍头的可能性。
为什么?第一,纣不是个好词。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听到这个纣字就不舒服。因为纣这个字早就被公认是暴君的专用词了,在中华文化薰淘下的我们,听到这个词时,联想到的就是专制,昏庸等内容,当然不舒服。
那么说不定“纣”字在商朝是个好词呢?这个不知道。反正“纣”字几乎就为这可怜的末代国王所专有,在我的记忆中,没看到它在其他内容中出现。(最新资料,"纣"的确不是好词,是周武王专门拿来骂人的)
第二,纣不是王。
在很多人的知识中,“皇帝”一词是秦始皇首创的,他老人家总结了“三皇五帝”而发明了这词。不过这只是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第一个称“皇帝”的是黄帝他老人家,所以也有人称他为“轩辕皇帝”。这不是错别字。
其实追溯上古,“帝”一词是单用,一般就指一位——天帝,众神之王,上古玉皇大帝的角色。
但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会说了,历史书上有尧帝、舜帝等名位,他们也是天帝?
其实上古之世是人神混杂的,这两位在历史上没准也被当做天帝崇拜过,不过是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划为人王了。
但大禹就被称的是禹王,比两位低一级。
为什么呢?有的历史书上说是大禹风格高,觉得自己赶上面两位老大还很有一段距离,所以就称王了。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王比帝低一级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夏商之世,国君都称王。
但到了商代末年,事情起了变化。
不知道看〈封神〉的朋友有没有这个想法?武成王也是王,周文王也是王,纣王也是王,猛一看还不知道谁大谁小,真的有些混乱。老许也不想一想。
真的如此吗?其实三千年前已经有了答案。
从出土的甲骨文上看,前商时期多的是请求天帝的意志,而商后期商王个人的意志多了起来。
其实这正反应出神权的衰落及王权的加强。
纣王的老爸。大家都已经叫他帝乙,而不是×王,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纣王他出生这个年代,“帝”这个最尊贵的名称,让他家从玉皇大帝手中已经抢去很久了。
当时的商王,或者已经不能叫他们商王,自认为禀承了上帝的意志行事,所以对他们的称呼已经不一样了。
“下帝”也许才是他们共同的称呼,他们也是帝,与上帝相对的“下帝”,管理四方邦国,所以帝乙称帝。
所以,在商朝末年,不可能称他为王。“纣王”一词,多半是周武王的杰作。
当然,也许没商人那么胆大,周代又开始称王了,直到八百年后。
纣王,还有个众所公知的帝号:帝辛。
那么能叫他帝辛吗?
也不可以。
为什么呢?
因为帝乙,帝辛都是庙号,是进了棺材才能叫的。就象我们常说的唐太宗,宋太祖一样。
纣王因为不得好死,所以他的帝号没流传开来,不过好歹还是流传到了后世。
那么该如何称呼他?
子受德?
也不行。子,是他的姓没错,可那个时代姓与名是不连用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姬昌、姬发这几个名字,但原因是这几位太有名了,是后人的偶象,他们这名字已经让后人的处理器处理过的了,不然你看看时空再靠近一些的春秋时代,有几个是姓名连用的?
在商朝,姓,是一族人的徽号,就象现在的国徽,而名才是个人专用。
比如比干,没人叫他子比干。
纣王的哥哥叫微子启。
和伯邑考一样,这才是商代的名字。
叫他受德?除非你想死。
中国人是很忌讳名字这东西的。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直呼父母以上长辈的名字,也会被看做没有礼貌。虽然我们现在直呼国家领导的名字没啥罪了,但在古代绝对可以判上死刑的。在后来的时代,帝王的名字甚至于不能写出来。就连我们慈祥的观世音菩萨也被迫改叫观音。
到底叫什么好?
还有个名字:殷寿。
当然也不行,道理同上。殷其实是地名。
不过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古人也可以地为姓。象姜子牙,也可以叫吕尚,因为他先祖被封在吕地。
这消息对很多为重名苦恼的人不错,象我们在四川的人都可以姓“蜀”,在北京的同志可以姓“京”。很是威风。
不过我现在住在成都,如果要细化一下,就不大美妙了,“蓉×”听来多少带些女气。
那么商朝末年的人民究竟该叫纣王什么?也许“天子”这个最简单的称呼是最合适的吧。
但很很遗憾的是,在我接下来的考据中,这个称呼也经不起时间的验证,在史书上,"天子"一词多见于周朝,并没有称商王为天子的准确记载.
那么还是回到"帝辛"一名吧,虽然自古都说这个是庙号,但我认为还是存在疑问的.第一,作为亡国之君,人们为纣王立庙为祀可能性不大,第二,上古离现在湮灭了太长的时光,你能肯定这个号入庙才用吗?
恐怕不是一段时间能回答的了.
纣王,排行第三,但却了当了君主,这让人不能不想,如果换成他的两个哥哥当大王,这封神故事还会有吗?
其实原著中有个关键点没有说,纣王之所以当了头头,不只是因为他身体倍棒,长得蛮帅,而是因为他是嫡子。按通俗一些的说法是“大老婆的儿子”,王位不传给他传给谁?
古时一夫多妻制很平常,贵族可以有多个老婆,但面子上还是不能以一夫多妻命名的。如果我们采访一个古人,问他对“一夫多妻制”的看法,他一定坚决反对一夫多妻,而事实上他可能就有三四个老婆。
这可不是他虚伪,正常情况下古人的确是“一夫一妻”的,他们的太太只能有一个,剩下的都是妾,让太太管着,有些类似终生员工。
妻妾的名份可不是象《西游记》唐僧收徒弟那样,按入门先后排老大老二的,而是看身家,谁身家高谁就是妻,因为婚姻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虽然停妻再娶在当时也是让人唾弃的,但还是屡见不鲜,原因就在这里,不只是爱情的原因。
想到这种婚姻制度,女性同胞可能要横眉立目了:“万恶的旧社会啊。”其实这也是不得已的。
古代生病率极高,死亡率极高,如果不是这种婚姻制度保障,要在那个年代推行一夫一妻制的话,人类早就灭绝了。
不说小民,光以王室为例,一直到商代晚期,父死子继和兄终弟继一直交替使用。这兄终弟继说白了就是哥哥死了弟弟接棒,让后世的不少皇上与王爷(主要是王爷)感动得泪水哔哔的流,多么好的兄弟感情啊。于是有不少搞行为艺术效仿的,但据我所知,成功的好象只有赵家两兄弟,虽然应该还有,不过赵家弟弟到现在的谋杀嫌疑还没洗干净的呢。更不要说其他人的手脚。
没办法,谁让时代不一样啊,夏商那时代生活太危险了,光商朝就不得不迁了都五次,以后有哪个王朝能这样?老大王年纪轻轻就死了,把位子让给还在吃奶的儿子,让这小子主持搬家,这不是直接把儿子送上断头台吗?还是年富力强的弟弟可信,至少见过世面,比那还在地上爬的小子强太多了。
事实证明,人是自私的,等后来定都安阳了,吃饱喝足了,老大王再不用为短命担忧了,儿子也来得及长高长壮了,弟弟想继位?靠边站吧,虽说兄弟如手足,儿子才是心头肉。手足断,犹可活,伤了心,马上死。
就这样,纣王的两个哥哥彻底宣告与王位无缘。
不过王室中还是有很多不错的人才,比干算一个。
还有个箕子,据说他东去建立了朝鲜,当然高丽人是打死也不会承认了。
不过商人尚白,很多贵族都穿白衣,朝鲜人也称自己为白衣民族。
很难说这不是殷商的遗存。我看朝鲜服装,似汉服又非汉服,看起来似乎要比汉服简朴。
日本人说自己的和服为唐服,好象是中国唐朝时传过去的。
那么高丽服是不是商服呢?不好说,第一,我们见不到商服了。第二,我在这方面没研究。第三,朝鲜人是个很自我的民族,没有历史他们也敢创造历史。
所以,难说。
不过从出土文物来看,商代绝不是有些人想象那样衣不蔽体的原始模样,即使是一些人推崇的老版的服装,其实也经不起推敲。不过要说下去,就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