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解谜:为什么这些配饰要比手串贵?

文玩圈的玩友都知道,手串的配饰有很多种,有的玩友觉得单纯的一串珠子未免太过普通,而且也不够特别,于是在配饰上,玩友可是下足了功夫。价值几百块钱的手串,配珠的价格可能要超过手串价格许多倍,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主要的几种材质的手串配珠。市面上常见的有绿松石、玛瑙、青金石、朱砂、蜜蜡、珊瑚、金属等。现在手串配饰都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一手源头都被文玩圈的各大商家所持有的,利益的使然和物质的珍贵性,让配饰的价钱居高不下。

有的玩友认为玩文玩就是要玩配饰,配饰更具有收藏价值。而有的玩友认为这是一种“主次不分”的行为,主要盘的是珠子,配饰太贵显得有些喧宾夺主。

那么提起价格高昂的配饰,我们就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了。串珠的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大家所知道的是手串起源于清朝的朝珠,其实清朝的朝珠出现之前,元明时期的手串就已经以佛珠的身份出现了。

蒙古人从古代开始就推崇佛教,元代初期,蒙古人用武力征服了西藏地区,但并没有得到人心,因为西藏是佛教圣地,所以元朝就想出了办法“因其俗而柔其人”,意思就是根据当地的风俗来感化当地的人。而推崇藏传佛教同时也令蒙古人更喜欢佛学了,所以那时蒙古人几乎人人带佛珠,佛教七宝,金银首饰自然成了佛珠的必备材质。当时不少王公贵族都佩戴佛珠信佛,而且蒙古人天生就对宝石一类的物品有好感 。

后元时期在朝廷与蒙古文化交流的影响下,不少佛教信徒和皇宫贵族们,开始在手串上面加上了各色的装饰,这就开启了手串配饰的大门。

随后经过时间的推移,清朝国力日渐强盛,手串配饰在清朝时期到达了顶峰。

清朝时期八旗子弟人数众多,当时的八旗子弟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富二代。那会手串就算奢侈品了,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给自己的手串配上个性的配饰,让他们绞尽了脑汁。

所以那时期各种玉石翡翠等玩意,都开始算入手串配饰的行列了,不过在朝珠当中配饰可是有严格要求的,而说到朝珠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

一个是孝惠章皇后,她是第一个实实在在佩戴朝珠上画像的皇家贵族。也是这位皇后,为日后朝珠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位被称为文玩第一“顽主”,他就是乾隆皇帝,朝珠的“正规化”正是由这位皇帝推进由来的。

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撰的《大清会典》将朝珠正式纳入其中,朝珠才从此“正规化”。朝珠正规化后,就有了严格的规定。佩戴朝珠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的正房夫人才有资格使用。

朝珠一般的选料是用,珍珠、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其中珍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的手串配饰,也是公认的形制最多最好看的。直到现在很多人的手串配饰,也都是按照那时清朝的形制。

现在手串配饰价格远远的高于手串本身,虽然让很多玩家抱着排斥的态度,但是配饰比手串贵是有章可循的。配饰的价格高与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形制,看着干净利落,那就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