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飞撤兵的真相,真是因为愚忠?

绍兴十年(1140年)的七月下旬,在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兵指开封之时,一封要求军队撤退,并让岳飞优先赶回临安朝见宋高宗的命令传到军中。岳飞拥有“便宜从事”的战地指挥权,可自行决策战场上军队的部署与行动。为防止出现岳飞使用战地指挥权忽视这道命令,宋朝中央政府还另外给出征的各军级指挥官各自发了一道要求撤退的命令,这就是所谓的“十二道金牌”。金牌,即金字牌,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明确记载过这种传递御前命令的权威工具是如何运行的。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梦溪笔谈》)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岳飞能忽视这道命令,要求各军继续行动,但其他指挥官没有权力违背来自宋朝中央政府最高级别的命令。可见,违背最高政治独裁者命令的代价会是非常沉重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岳飞只得命令撤退。

收复区的人民群众都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好形势不把握住,还偏偏要撤退?岳飞只能对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大家都号哭不已,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一点。岳飞决定临时再留五天,保护愿意南下的群众迁徙到南方去。

七月下旬,岳飞班师回朝。派往敌后坚持作战的梁兴、李宝、赵云、李兴等,也只能率领部下四处转战南下,有的甚至转战一两年之久才回到鄂州。北方的其他义军,如河南、河东的很多人民武装,由于没有正规军的支持,在敌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也逐步失败了。在这失败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值得歌颂的英勇事迹,但他们的努力在失败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实在是令人痛惜。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军主帅完颜宗弼率领大军南下为前一年的战败复仇。他有意避开了与他交战最多的岳飞的防区,而是去征讨淮南地区,但被张俊、杨沂中、刘锜、王德等人率领的联军在柘皋会战中击溃。完颜宗弼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濠州击溃了追击而来的王德和杨沂中率领的宋军,一时之间在淮南地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由于岳飞、韩世忠各自率部来援,完颜宗弼眼看已无突破的机会,这才北撤而去。于是,自绍兴十年以来双方的战端,这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童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