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投资理财名人故事,我们大都会想起企业家李嘉诚、股神巴菲特这样的新世纪大牛。其实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投资理财名人故事可以追溯到很多名人,毕竟投资理财是直接决定自己的生活水平的,今天八哥就跟大家扒一扒两位大文豪湿人,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能够学到不少的人生知识点啊
这两个大文豪就是
“红烧肉诗人”——苏轼;
网红——杜甫
咱们先看一下杜老师的人生经历
杜甫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京兆杜氏,这是一个从魏晋时期到唐朝都很有名望的氏族。杜甫的爷爷就是初唐时节的“文章四友”之一,赫赫有名的杜审言,女皇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也是一位骨灰级文艺青年,他老爸杜闲,曾任奉天令,相当于如今的县长职位!老妈崔海棠出身于清河崔氏家族,当之无愧的名媛淑女!
也就是说,杜甫的出身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这位官二代放着眼前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非要背上行囊去寻找诗和远方。我们伟大的诗圣当然也不例外。完成18岁的成人礼,19岁时带着豪情万丈出发去寻找远方了。
十年游历将家里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老爸也走了,是时候该自己挣钱养家了!小杜才发现除了喝酒交友之外,自己唯一会的竟然只是——写诗。他计上心来,只想考取个功名。
然鹅,考了十年之后44岁的老杜,总算得到一份看管军火库的“守门员”工作,尽管内心很不服气但再不工作就要饿死了!
在财富不断缩水的年代,老杜微薄的工资难以覆盖平日的消费支出,日复一日的入不敷出,让老杜不得不放下面子去街上推销药品,甚至还去挖野菜、摘野果、种菜养花、养鸡养鸭……通过各种方式来贴补家用。
然鹅老杜某天回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还是......饿死了!痛不欲生的老杜回顾十年来的求官之路,心生难过,一挥而就创作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面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现实社会的贫富写照描绘得淋漓尽致,但却无可奈何。而“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却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小儿子饿死的深深惭愧~
小儿子饿死的第二年,还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的老杜却因安史之乱,致使政局动荡,经济萧条,不得不逃亡。
此后的人生,老杜更加穷困,居无定所,飘摇动荡,便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志向,但心系天下,空有一腔爱国热情的老杜,在穷游耒阳县南岳庙时,因突发大水被困船上,十几天没饭吃,最后耒阳县令备船来接,并为他准备了烤牛肉和白酒,饱餐一顿后的老杜竟然满足而幸福的猝死了!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本来家境不错的老杜何以至此,八哥觉得除去当时动荡的社会外因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老杜自身:
一、老杜没有在该投资自己时正确的投资自己,青壮年时期常年的游学生涯让自己技能单一却不实用。
二、没有合理利用资源,身边人脉资源极其丰富,有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但却没充分利用,而让自己活生生的穷死了!
三、人们常说居安思危,老杜却没有在家境优渥时制定理财计划,保住财富,而是靠着父母坐吃山空,面临经济萧条时才会让自己穷得居无定所。
再来看下我们的红烧肉诗人——苏轼
苏轼本来是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跟杜甫一样同样贫穷,大文豪苏轼也刻骨铭心。他在日记中曾写道:我和马梦得同年同月生,但他比我小八天。据我观察,这年出生的都是穷逼。我和梦得是穷逼中的穷逼。相比较而言,梦得更厉害,他是穷逼中的战斗机。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幅减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工资一落千丈。于是他决定把每天的开支控制在150文以内。根据《答秦太虚书》记载: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卜,平日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也就是说,苏轼在每月发工资后取出4500文钱,然后分成30份,再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就把画叉藏起来。平常在屋里放一只大桶,存放每天剩下的钱,以备来客时招待使用。
这种理财方式,其实就是现今提倡的“储蓄”方式,将钱积累起来,来保证自己生活比较安稳。
司马光曾说,“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古人尚且有如此的理财观,何况我们现代人呢?总之还是一句话:“收益越大,风险越大”,是投资理财不变的真理。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的理财方式,才最重要。
当然,这样“节流”还不够,苏轼还经多方申请,从当地衙门那里弄到数十亩废弃荒地,于是他脱下长衫,穿上短衣,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在“节流”的同时还做到了“开源”。
如果生活在现代,杜甫会有什么生活呢?
如果生活在现代,苏轼大可不必这样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了。钱可以放银行,生利息。再说了,每天写写诗,画个画,那就价值不菲了,小日子可舒坦了。生不逢时的赶脚有木有?!
▲ 苏轼书法作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这句诗的时候你是否想起了杜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他——苏轼。
杜甫和苏轼这两位生活在不同朝代的大文豪,他们都曾面临过贫穷,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也可能是不同的理财观造就了两位大湿人的追求,毕竟人生的理想追求不止是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