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公开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万?

公元前221年,这是个应该牢记的日子。这一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一个强大的秦帝国诞生在亚洲大陆。

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11年统治,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秦法严苛细密,百姓动则触法”,以及他用七十万受过宫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来为自己修宫殿、造陵墓。

因此,人们得出一致结论:是他的暴行引发了陈涉、吴广的起义。由于秦帝国的暴政,只存在了短短14年,便被农民战争所推翻。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自豪地夸耀着他们雄才大略的祖先时,我们却惭愧于我们的开国祖先秦始皇是个灭绝人性的暴君。

然而,秦始皇是否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暴君呢?

(图)秦始皇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可能直接去质问秦始皇本人这个问题了,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中去寻找秦始皇。《史记》是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史书,许多人对秦始皇的看法也是深受《史记》的影响。

然而,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史记》的文字中,凡是有历史事件对秦始皇有褒扬作用的时候,司马迁马上就会有一段文字紧随其后,来抵消这种褒扬,甚至巧妙地将读者引向反面。

这紧随其后的文字,有的是几个字的心理描写,有的是别人说的一段话。

如果我们抛开作者的个人情感,只看史实的话,或许我们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1秦始皇性格多疑而暴虐逼死了吕不韦?

吕不韦把嫪毐假扮成太监,引进后宫与王太后淫乱。给秦始皇丢尽了脸面。

嫪毐还发起了宫廷武装暴动,谋反篡位,而吕不韦就是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

在战国时代,不要说杀一个臣子,就是儿杀父,臣子弑君王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换了别的君王,即使不是暴君,诛灭吕不韦的九族都不会有人觉得过分。

但是,秦始皇不但没有杀吕不韦,而且还保留了他的封国。

只是后来看到诸侯各国来拉拢吕不韦,才改变主意,把他发配到偏僻的蜀国,合情合理。

2尉缭想要离开秦国?又为何没走?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梁人尉缭,以一介布衣见到秦始皇之后,对其进言道:“凭着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郡县。可是如果各国合纵,出其不意地袭击秦国,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合纵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

秦始皇认为尉缭的话有道理,以后见尉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

大梁人尉缭没身份、没地位,秦始皇不以外貌、地位、亲疏取人,择善而从。

这之后再见尉缭也是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然而尉缭受此殊荣却不满意,要离开秦国。

当秦始皇得知尉缭要离开时,不是怒其背叛,或怨其不忠,将其捉拿斩首,而是执意挽留,委以高官。

这样的秦始皇,不正是最典型的贤明君主形象吗?

3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跟暴君叫板?

攻打楚国老将王翦要动用六十万军队,而年轻的将军李信则说二十万人即能取胜。最后又秦始皇来定夺的时候,秦始皇采用了李信的建议。王翦见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被采用,就推辞有病,回老家有病去了。

最后李信战败让秦始皇丢尽脸面。

当秦始皇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后,大怒。但他并没有下令惩处让他威严扫地的李信,而是直接驱车直奔王翦老家。

作为君王,其实秦始皇不用亲自出马,他大可可以派一个使臣把王翦宣上殿来。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一进门就向王翦道歉认错:“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秦始皇诚恳如此,按理说王翦应该受宠若惊,然而却没有,王翦不依不挠。“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惟大王更择贤将。”

秦始皇再次认错,“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不留面子,接着叫板:“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面对王翦的如此无礼,秦始皇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而是爽快地答应了。

出兵那天,秦始皇还亲自送到灞上。

之前用李信而不用王翦,朝廷内外肯定有所耳闻。如今秦始皇完全按照王翦的要求办事,并亲自送到灞上,等于就是向所有人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王翦对秦始皇如此无礼,不但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而且他的儿子王贲和孙子王离都被封为秦国最高的爵位列侯,并受到秦始皇的亲近。

(图)王翦

对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讨论别人对他的看法如何,先抛开过去脑海里固有的认识,来看看他所做的事情:

秦始皇统一中国,没有杀六国的王公大臣;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都高官厚禄,善始善终;

秦始皇对战败的李信,不但没有杀头,以儆效尤,而且没有任何处罚;

秦始皇一生从未妄杀过将军和大臣……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然而,无论答案如何,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任尔评说千秋。

文 |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