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无敌于17世纪的秘诀:长矛方阵到火枪阵列线改革

进入十七世纪,火器威力和精度的不断提升,火炮和火枪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角,冷兵器在战争中作用就大大降低。到了17世纪中叶,西班牙方阵也进行大幅度改革,将火枪手比例提高至75%,但已经跟不上军事技术的变革。

▲西班牙方阵

尼德兰共和国执政拿骚的莫里斯根据战争的需要,针对西班牙方阵的弱点加以改造,建立了“莫里斯方阵”。西班牙方阵虽然将火枪手与长矛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火绳枪手却在长矛方阵四周平均分配,虽然可以避免后方和侧翼遭受袭击,但是如果敌军只从一个方向进攻,只有不到一半的火枪手能够射击,大大浪费了兵力。而且西班牙方阵很难指挥控制,训练也费时费力。莫里斯把火绳枪手一分为二,平均配置于长矛方阵的两侧,也可以后退至长矛方阵的后方结成一个新方阵,这个方阵还可放在长矛方阵的一侧,使得所有火枪手可以向正面射击,从而增强了方阵的正面攻击力。

如果敌军冲到近前,长矛方阵或突前防御,或原地坚守,火绳枪手则退至长矛方阵后方重新结为一个新方阵,这样变阵也比西班牙方阵简单的多。为了避免侧翼和后方遭受袭击,莫里斯借鉴了古罗马军团的棋盘阵,将多个长矛阵火枪阵组合在一起,呈棋盘方格状部署。此外莫里斯还大大缩小了方阵的规模,减少火枪方阵的纵深横排数,增加横向战线宽度,以利于火枪齐射。长矛方阵则由5个横排组成,每排约有50名长矛兵,士兵间距大约一米。在长矛方阵的两侧,分别有一个120人的火枪方阵,两侧共240人,与长矛兵的比例大致为1:1。正面接敌时,火绳枪手会被编成12路纵队,每纵队10人,采用和西班牙方阵一样的轮射反向装弹法,射击后从战友之间的空隙走到最后一排装弹,如此反复,形成持续不断的绵密火力。

▲莫里斯方阵

然而尼德兰与西班牙之间进行的会战并不多,莫里斯横队并没有得到战争的全面检验,真正完成由长矛方阵到火枪阵列线改革的还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认真研读了古罗马和荷兰有关军队训练和线式步兵部署的著作,并根据实战经验对荷兰步兵的线式部署也作了较大的改进。他将长矛方阵改为每排36人、纵深6排的长方形阵形,长矛方阵两侧各配置96名火绳枪兵,也是6行纵深,而莫里斯横队是10行纵深。因为这时火枪采用了火药定装技术,因而射速大大提高,装药时间的缩短为浅纵深提供了前提。后来古斯塔夫又给士兵更换了比重火绳枪更轻便的轻型滑膛枪,不必再像西班牙火绳枪手那样在射击的时候用架子架上。因而火枪手在战场上机动性更高。

瑞典军队遇到敌人时,当所有的士兵装弹完毕后,后排士兵会向前走填补前排士兵的间隙,队列由6行变为3行。第一排士兵跪着射击,第二排士兵弯下腰射击,第三排站着射击,这样以来,所有火枪兵就能在有必要的时候进行一轮火力齐射(被称作是古斯塔夫的雷霆)。按照古斯塔夫的战术思想,火枪兵一次齐射就可以为长矛兵实施冲锋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一次齐射,不仅可以给敌人更大的杀伤,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挫伤敌人的勇气。如果需要保持持续火力,阵型就会松散一些,后面两排不参与第一轮齐射,第一排火枪手开完枪后退到最后一排位置进行装填,后面两排向前进,由第二排进行射击,这样循环往复,可以形成对敌军的持续火力打击。

▲古斯塔夫方阵

正是凭借这些先进的战术,古斯塔夫二世的军队击败了许多敌人,成为当时最强的军队,然而长矛在他的战术体系中已经退居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当军事近代化的曙光随着瑞典军隆隆的大炮声开始照耀欧洲大地时,更重视肉搏的西班牙方阵也慢慢走向没落。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先轸。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