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苹果疯狂强势, 国产手机短板待补

昨天,一条关于三星S8成本价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根据该消息称三星S8高达60%的利润让诸多国产手机厂商倍感眼红。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关于智能手机成本价和利润率的讨论,早在2012年就已经有数据研究分析机构向外界表明手机行业大部分利润都被三星和苹果赚去了。特别是以苹果家的iPhone最为疯狂且强势,用18%的市场份额足足拿走全球智能手机92%的利润。

说到这里,相信国产手机厂商不免显得更为尴尬。第一,就目前来看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在内的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并不低,甚至大有赶超三星、苹果之势头;第二,销量着实有所提升,但利润率没有得到多少改变。换言之,面对国外手机品牌三星、苹果,国产手机为何无法抢占利润的高地呢?经过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手机核心技术存在短板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这句话中重点包含两个条件:一是科学;二是技术,二者结合才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源泉。当然,从该基本原理也不难看出,技术对于任何行业起到的关键作用,无疑手机行业更是不例外。

我们拿小米和华为举例。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推出上市,借助1999元的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俘获一大批用户追随。可是随着国内智能机格局的变化,小米手机主打的性价比不再奏效,与此同时由于持续性的断货缺货,导致小米手机销量遭遇瓶颈,直至2016年差点从国产手机第一阵营中被除名。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在于小米手机没有掌握到核心技术,如所需要的处理器、屏幕等;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思维模式改变,性价比不是唯一择机的主导因素。

反观华为手机,作为世界上具备手机和手机芯片同时生产的厂商之一,华为某种程度上要比小米好过一些,所以去年华为手机整体销量达到1.39亿部,排名世界第三,位于三星、苹果之后。但销量是提高了,利润没有上来,还不敌“黑马”OPPO,原因何在?无非是和小米一样,对于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处于被人牵制的境况。

国产机对供应链管控差

三星、苹果之所以能够在手机定价上面占据优势,最大的主导因素在于它们对其供应链的管控能力。譬如,苹果由于旗下每一款iPhone手机的全球销量不是几千万级别就是上亿台,为此当苹果选择供应链时具备主动权和优选权,反之供应链的稳定也是给iPhone强大的货源支撑,当然苹果自身也有一套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再者三星手机,三星有自己的芯片、屏幕、工厂等,所以跟苹果相比,它更具先天优势。

苹果全球供应链分布

而众多国产手机呢?除了华为、小米能够自己生产芯片外(小米暂时还不成熟),其余各个手机厂商只能依靠外部提供支持,因此涉及到最后的市场定价,国产手机则必须考虑成本在内,那势必价格不占主导权。进一步来说,定价低了即贴着成本卖;定价高了消费者不一定买账,且还会受到对手的竞争和冲击。

产品质量有待大幅提高

苹果的iPhone价格那么高,为什么市场需求还那么好?想必大家不用再听笔者过多解释了吧。简而言之,即是iPhone的质量、iOS系统优化、苹果生态让用户体验增强,并且iPhone产品线单一,利于苹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将产品做得更好;利于规模优势凸显;利于分摊、降低原材料成本,毛利润增多。

聊及此,笔者觉得会有人提出疑问:三星手机的产品线和iPhone不一样,它有很多,为啥可以比国产手机优秀、利润大呢。因为三星的工业设计水平高,国产手机暂时没办法与其媲美。

既然单品拼不过iPhone、多产品线抵不住三星,那国产手机厂商只能按照自身制定的计划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向前走,把核心技术学到手、把供应链管控好、把产品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继而做到效率增强,利润空间自然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