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以的变化可以说是一日千里,目前,中国经济成功晋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据相关专家表示,再过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即可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现在,全球都认为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救世主。那么,中国经济的救世主是谁呢?美媒近期表示,中国经济的救世主是“中国消费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家庭贷款增加 减缓中国公司债务负担
报道称,上述转变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政府把目光投向了经济领域债务问题最不突出的两个环节:家庭和地方政府。
首先,中央政府为地方国有企业推出了大规模的债务再融资计划,主要是将企业的债务转移至各省的资产负债表中。其次,大幅放松抵押贷款标准,释放了大量被压抑的家庭贷款需求。自2010年以来平均每月在新增贷款中占15%左右的消费者贷款在2016年年底升至逾30%。
报道称,这些措施的效果非常好。房屋库存已下降大约15%,目前接近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有助于房地产开发商削减债务,并在钢铁和水泥需求已经回升之际巩固加强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中国企业已放缓借贷速度,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非金融公司债务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0.6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下滑。
消费者负债上升
在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略微改善的同时,消费者负债急剧上升。相对来说,中国家庭的负债水平仍远低于美国家庭:2016年年底,美国消费者债务相当于美国GDP规模的近8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但是中国消费者债务正在迅速攀升:单单是过去两年里,债务规模就上升了近40%。但中国消费者的收入去年仅增长了6%。在2015年年初时,中国个人收入年增速为8%以上。
报道称,以状况良好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为代价,来换取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些微改善,这样的做法在过去两年中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下一次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之时以及之后,中国再次决定打开消费者信贷闸门,那么消费者负债攀升与个人收入增长放缓最终可能会以一种痛苦的方式碰撞。
中国经济需警惕消费者负债上升的问题
从美媒的发现来看,中国经济中贷款业务确实是中小企业乃至个人存活下去的根本。尤其是在电商发达的情况下,在各大节日,各大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都相当漂亮。在销售数据屡创新高的背后,不能忽略的是“花呗”“白条”“任性付”使用比例的大幅攀升。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双11”全天完成支付10.5亿笔,其中“花呗”占比20%,撬动的交易总额达到224亿元,支付成功率为100%。
这类服务相当于给消费者多发了一张信用卡,可以先消费后还款,还有一定的免息期。与传统的银行发卡模式相比,虽然额度不高,但是胜在审批简单、门槛低。很多申请信用卡被拒绝的消费者,也有了信用消费的渠道。
不过,大约一个月之后,这些债都是要还的。而且一旦逾期,滞纳金是免不了的,甚至比银行要高出许多。
信用卡其实是消费性负债的典型代表,不少人在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过程中,也会掉入这个陷阱。有的人不知不觉中被银行的销售人员推荐办了分期;有的人因为一时的资金紧张还款只还最低还款额和利息,信用额度恢复后又想继续消费。如果通过数学模型测算,分期消费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没有省下钱,反而因为分期多花了不少钱,甚至支付了额外的利息。
消费者的消费确实在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只是短期的,若长期入不敷出,以资产负债为代价,对于消费者来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以此来换取经济的微微改善,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是不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