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张仲景遇见曹操,会用什么方子治疗丞相的头风?

假如曹操遇到张仲景

头痛是常见病症。生活中常常会有人问:我头痛怎么办?这种问法,不是遇见生而知之的医生,恐怕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头痛原因很多。有些头痛的原因,很复杂也很棘手。汉末曹操患头风,经常头痛欲裂,碰见华佗这样的神医,本来是他的福气。可惜,华佗的治疗方案太过超前,吓着了曹丞相,找一个谋害的罪名杀了华佗。可悲一代名医,空有一肚子治病救人的神技竟然从此失传!

假如曹丞相遇见被后世成为医圣的张仲景,如何?

本文是本人学习《伤寒》《金匮》的笔记,不喜勿喷,不喜中医的朋友请绕路。相关条文,为简单计,后文凡是引文《伤寒论》一律简称《伤寒》,引文《金匮要略》一律简称《金匮》。文中错谬,欢迎指正讨论。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头痛分型笔记

《金匮要略》:“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所谓阳病,是指人体躯壳以外的病证,头、项、腰、脊、脚等六者,病兼上下而在外,故通谓之阳病。头痛是生活中易见病。《伤寒》《金匮》中有不少包含头痛的条文。。本篇内容综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头痛条目,归纳头痛类别。虽然像伤寒头痛,主证并不是以头痛为唯一,也仍然罗列条文,归纳类型。另外,凡是书中条目不含头痛字眼的(但是事实上有头痛症状),除极少数外——如大青龙汤证,是全身疼痛,但显然也常常包含头痛,而且因为阳气闭郁很厉害,头痛也常常很剧烈,故录入。其他一般不摘录。


头痛分型:

1、阳郁。

三阳经病都能出现头痛。头痛是太阳经病的主证之一。常常由风邪在表,营卫失调引起。典型症状是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跟少阳阳明头痛不同的是,太阳头痛常常是“头痛项强”,这是属于太阳所专有的。另外,太阳变证引起的头痛的有关条文,也收录在本栏下。如96条太少两感之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和四逆汤证。阳明头痛在头额,属于另一种头痛类型。少阳经证头痛在头角。一般是耳聋,目赤,头疼,头角作痛。少阳病治疗,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伤寒》相关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

3)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9)

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4)

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6)

6)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9)注第四十条紧跟鉴别诊断:伤寒脉浮,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7)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5)

8)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96)

9)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150)

10)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278)

11)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402)

《金匮》相关条文:

12)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3)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里热上熏。

阳明里热上熏所致的头痛,应该有蒸蒸发热或潮热,小便黄赤,治疗应用承气汤类。

1)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7)

3、水邪上逆。

太阳中风,出现了胁下有水,水邪导致三焦不利,出现在下边则下利,在上边则呕逆,在肌表则营卫不和。水邪上逆就头痛。《伤寒《金匮》中十枣汤治悬饮。悬饮可能有头痛的症状,当然不是主证。十枣汤的主证应该是“胁下痛”这一条的意思也只是说明水邪可以引起头痛。

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60)

4、寒气上逆。

胃里虚寒,寒气上逆,上犯清阳,因为头为诸阳之会,阴寒来犯清阳之位,所以头痛,并且这种头痛,往往很厉害。同样,足厥阴肝寒犯胃,除了引起胃气上逆呕吐涎沫之外,肝经夹寒,循经上冲,犯于巅顶,也同样会引起强烈的头痛。《伤寒》《金匮》中,都以吴茱萸汤为基本方治疗。

1)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渴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209)

2)九、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第十七》


5、阳虚头痛。

阳虚头痛最复杂难治。《伤寒》《金匮》中相关条文不多。

《金匮》条文:

1)头风摩散方【方药】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现代用法:作散剂,沐浴后适量摩于患处)。(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方以“头风”名之,可知为治头风之剂。头风,《内经》谓之“首风”。《素问·风论》云。“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可见,本病是以头痛,汗出,恶风为主症,其病位在于头部之经络,故用本方涂搽头部外治,较为便捷。方中附子味辛大热,可以散经络之风寒;盐味咸微辛,入血分去皮肤之风毒,两药合用共奏效。

2)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方略)

《内经》谓“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阳虚往往属于三阴病。肝脾肾阳气过虚,头就会被浊阴占位。浊阴窃据阳气的位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就会痛,会眩晕,血压也容易高。老中医李可曾用改良乌头汤治疗三阴寒凝引起的脑瘤头痛,用偏正头风散治疗伏邪作祟引起的头风痼疾(这种头痛,往往百治罔效,抱病终生,至死不愈。汉末曹操患头风即是)。卓有良效。其制方思路,仍然是学习仲景师乌头汤方义,然后加味改良。当然,本篇以《伤寒》《金匮》为主笔记,所以不展开论述。

备注:本文资料,参考《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等。本文图片,除书影照片外,全部来自网络,作者感谢原作者的劳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