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生物界是如何分类的?

自然界包含了众多生物种类。为方便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将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这就出现了生物分类系统。

生物分类的意义

所谓生物分类,就是一种研究生物的方法。人们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为多个“种”和多个“属”等不同等级;并且对每一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了科学的描述,目的是为了理清不同类群的进化关系。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就是科学界的分类依据。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叫做“种”,分类等级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就少;而分类等级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就多。

生物分类的意义十分重要,它能够帮助人类了解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分类结构图

复杂的生物界是如何分类的?生物分类系统属于阶元系统,现在公认根据生物从属关系可以分为七个阶梯的生物分类系统,分别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就是物种的意思,这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种,归在一起称为属;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属,归在一起称为科。以此类推,科类属于目,目类属于纲,纲类属于门,门类属于界。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生物分类的层次不断增加,在七个级别上下又增添了不少单元,比如总纲、亚纲、次纲、总目、亚目等等。

生物分类图

生物分类的依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对生物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为分类法,就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经济用途的认识等将生物进行分类,不去考虑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中的联系,根据这种关系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就属于人为分类体系。

自然分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达尔文时期。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从那时起,人们开始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从古代生物中经过了几十亿年进化而逐渐形成的。各个生物物种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关系。

为什么生物分类系统会经常出现变化

从20世纪后半段到至今,虽然生物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庞大的自然界而言,我们的探索其实还只是刚刚起步。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新物种被人们发现,为了对生物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界需要经常对生物分类进行调整。

我们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全部来自对具体生物的研究、观察和操作,而进行研究和推广时,要遵循物种进化关系。所以,当人们在研究生物进化学中获得新的知识时,会影响到现有的生物分类系统。因此,每当遗传学、生物分子学以及基因学出现新的知识体系时,生物分类系统就会面临重新调整。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