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凤凰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又有新西兰作家艾黎将其描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引发更多关注。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众多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苗族风情,构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味道。 从《边城》到《从文自传》再到《湘行散记》,沈从文以散淡而有韵味的文字营造了一座文城胜景。吊脚楼、茶峒小街、绳渡白塔……构筑起了千百万读者心中的凤凰古城,梦里的边城风月。许多人说,在凤凰的时光犹如一场梦,不愿醒来。穿着花裙子或者花裤儿,踩着夹角凉拖,穿过东门在桥洞下听流浪歌手弹吉他,唱着不知名的歌。河边湿软的风吹过,一座一座吊脚楼悬在河上,楼里的灯光或明或暗,隔得远远的瞧了,就仿佛一幅水墨画。你是否想过有这样一个地方,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样。这样一座淡泊的古城,经过了岁月的洗刷沉淀。默默的以它不动声色的力量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只为在某个清晨或者黄昏,捧一盏茶,像《边城》里的翠翠一样,等一个偶然路过心上的人。沱江是凤凰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凤凰的母亲河。沱江的水碧绿而清澈的,像宝石一样,散发着细碎的光芒,吸引人的眼球但又不过分耀眼。坐上乌篷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由沱江上游而过,万寿楼,万名塔,夺翠楼……江上波光粼粼,偶有江上渔舟摇曳而过,掀起涟漪阵阵。一弯碧水千回百折绕凤凰而过,让人为之心醉。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古老的沱江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凤凰县发现3500年前商周遗址,位于沱江河南岸。这个遗址位于凤凰县官庄乡龙潭村境内,地处沱江河的南岸。百年的土家吊脚楼也是沱江悠悠历史的见证者,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地立在沱江里,像一幅永远停留的风景。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是凤凰的中心,从这里去哪儿都很方便。虹桥横卧于母亲河,现在不仅是凤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更是游客购物的好去处。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沈从文故居是一座具有浓郁湘西特色的四合院,具有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院落别致小巧,室内陈列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与艺术品。许多人来凤凰都是为沈从文而来。因为《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自他笔下流出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故居旁的书店可以买到沈老的书,书上会盖个故居纪念的印章,十分有纪念意义。沈从文故居也是凤凰人文风景的一个亮点。沱江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 跳岩岩墩均用红砂块石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防洪水冲走。从跳岩中间来眺望沱江,可以欣赏的最美最完全的凤凰美景。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古城凤凰的主要通道。作为曾经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跳岩对于凤凰人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挑着山货的行人,穿着鲜艳色彩苗服的苗女,每天络绎不绝的从这里走过,形成了一处动人的风景。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学艺术大家,也是从沱江的“跳岩”走向世界的。万名塔位于青龙山下沱江之滨。东靠雕梁画栋的遐昌阁,西望气势若虹的风雨桥。塔高21米,屹立沱江北岸,塔影倒映江心,水中岸上两个塔,蔚为壮观。万名塔的前身为建于清嘉庆年间焚烧字纸用的字纸炉塔。原塔三层高11米,塔身为正六方形,三檐六角,上置色彩斑斓的璃璃葫芦宝顶。上层外壁书写“夕光射斗”四字,中层书有“中流砥柱”,下层书有“翰墨流芳”。小塔精美秀丽,可惜“文革”期间被毁,仅留废墟。现塔是著名画家黄永玉襄赞,沱江镇政府牵头,广大群众集资,在字纸炉塔的废址上重修的。为七级六角砖塔,塔面饰以彩绘、雕塑;六面皆有半月拱门窗,下层各门书有对联。迎水一面正门之上刻“万名塔”三字,为万人集资改建之意。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过天井便是正室,在正室的木门两边,有一幅笔力雄健、字迹清晰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写出了熊希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写出了他披肝沥胆倾注心血办慈善事业为中华民族培养栋梁之才的伟大功绩。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他文晦蹈略之中。 熊希龄故居自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古城凤凰一大亮丽的人文景观点。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因位于古城北面,俗称北门城楼。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古城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古城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北门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为影视名家所推崇,已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边城》、《血鼓》等数十部影视剧在这里。最后,凤凰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