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十三陵之思陵石五供中两烛台(蜡扦)被盗事件引发多方关注。据最新报道,北京市公安局专案组已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找到被盗的石五供烛台。一对普通的石头烛台有多值钱?为什么会引起多方关注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思陵的烛台有何特别之处。
材质高档
所谓烛台,即指扦插蜡烛或承接滴淌蜡油的器具,是一种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的生活用具。我国古代,祠堂或寺庙中,烛台多摆放在供桌上,铜、瓷或木制;而皇家陵园室外的烛台(包括思陵此次失而复得的烛台),通常用高档的材质——汉白玉所造。
汉白玉是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能给人以纤尘不染、肃穆庄重的美感。同时,由于质地细腻而且硬度好,汉白玉又比较易于雕刻。所以,从古至今,汉白玉在我国都属于名贵的建筑装饰材料,在皇家建筑中被大量使用。北京故宫、天坛、明十三陵等建筑中,都少不了汉白玉的身影。
目前,市场上汉白玉的价格在6000元/立方米以上。思陵两个烛台总体积约2立方米,市场价最低也要12000元。
故宫的栏杆,用汉白玉制作(网络图)
雕工精湛
但相对于雕刻艺术而言,思陵烛台的材料费简直不值一提。明清时期,烛台雕刻的规律为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朴实到奢华。明朝时,皇陵烛台一般采取立体感不强,图案小的浅浮雕。但由于历史原因,思陵修葺前后花了几百年,其建筑完成时,雕刻工艺已经是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的深雕手法。
据载,明清陵寝的地面石雕中,以烛台为主的石五供纹饰图案最多、最丰富、最富趣味性,而思陵烛台也是当之无愧的石雕艺术珍品。
思陵石五供,中间香炉两侧就是烛台。 吴晓平微博图片
雕工精湛的明思陵烛台(来源:凤凰网)
没有雕饰的清泰陵烛台(来源:知心朋友网)
考古价值大
除了材料高档、雕工精湛,在笔者看来,思陵烛台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考古价值才最值得我们关注。
其实,思陵烛台是古代帝王陵墓祭器“石五供”的一部分。石五供是五供的一种。五供本是古代宗祠庙宇器皿中的常用供件:中间一供是香炉,旁边两供是花瓶,最外面两供是烛台。明朝以来,五供被广泛应用于陵墓之中。出于防盗等考量,陵墓外面的五供多用石头所制,所以又称“石五供”。石五供通常陈放在祭台之上。思陵烛台失窃后,只剩下祭台,自然容易被人发现。
古代用于佛像前的“五供”(网络图)
思陵石五供中的一对烛台被盗。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思陵的石五供在十三陵的石五供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一则,与十三陵的其它石五供相比,思陵的石五供设置明显不同。明长陵、献陵、景陵等其他十二陵只有一套石五供,且体量较小;思陵的石五供分为前后两套,前一套与其它十二陵类似,后一套(即失窃烛台所在的一套)为独有,体量较大。
明思陵石五供(来源于凤凰网)
明定陵石五供(来源于新浪博客)
二则,思陵极为特殊的“身世”赋予了其独特的考古价值。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明朝末代皇帝崇桢的宠妃田贵妃之墓。据史载,明朝灭亡后,为拢络人心,农民领袖李自成命人将崇桢帝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从而出现了明帝中唯一一例帝后妃同墓的情况。清朝建立后,出于政治目的,清廷下令以帝礼改葬崇祯帝,将这个妃子墓命名为“思陵”,营建并多次修缮该陵的地上园寝建筑,这也正是上文提到的思陵石五供雕工较其他明陵精美的主要原因。
清朝灭亡后,中国战乱不断,本就在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思陵只剩下坟冢、楼殿遗址、石五供等保存下来,建国后,思陵得到了应有的保护。2003年,思陵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其中的石五供,因为构思巧妙,雕工精致,成为思陵的主要景点。
吴晓平微博图片
据统计,全国遗留下来的皇陵石五供只有30多处。而像思陵这样雕刻精美的烛台,全国仅有18对。
思陵的烛台到底价值几何?用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的话,一个至少也要值几十万。不过,思陵烛台失而复得这件事本身,应该是给相关主管部门在文物管理和保护上及时提了个醒,这个应验教训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参考资料:《历代帝王皇陵大揭秘》(1985年)、《清史稿》、南方网、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