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唐代人是怎样吃鱼的?

每日知享美味

小知和许多朋友一样,都有一个穿越梦,而生为一个吃货,更是想要去尝尝号称中华国力最强盛时代的唐朝到底有多少奇特美食

今天有几则关于唐朝吃鱼的趣事分享给大家!

一、国姓鱼,偷偷吃

唐代禁止吃鲤鱼,捕到必须立刻放了,卖者要杖六十。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但是美味当前,即便法令严苛,也堵不住吃货们的嘴。上头不让,但下面大家还照样吃。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二、生鱼片并不是日本的发明

唐人吃鱼比较常见的吃法是“脍”,大概就是今天的生鱼片,唐人对于鱼脍的处理很是讲究。杜甫的诗“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说的就是做鱼脍的场景。《膳夫经手录》里记载:“鲙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可见鲫鱼是做鱼脍最好的材料。唐人为了做鱼脍还研发了专门的刀具,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记载唐玄宗还曾赐给安禄山鲫鱼和专做鱼脍的刀具,“鲫鱼并鲙手刀子。”

唐朝时候还有专门讲授做鱼脍的《砍鲙书》,书里详细讲解了砧板的选择和使用、原料的选取、刀具的运用、佐料及烹制方法的掌握等等。《砍鲙书》里还详细列举了做鱼脍的刀法,每一种刀法都起了名字,有“大晃白”、“小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千丈线”等等。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吃鱼脍,有时候皇帝还会赏赐鱼脍给大臣。

《隋唐佳话》与《南部烟花录》里记载:“南人鱼脍,以细缕金橙拌之,号曰金齑玉鲙。”唐人烹制鱼类菜肴时橙齑用的特别多,橙齑就是橙子捣烂制成的果酱,这在唐朝时候是用途很广泛的一种调味剂。王昌龄的诗里就提到“青鱼雪落鲙橙齑”。

橙子配生鱼片,听起来有点黑暗料理的意思

三、一代大诗人竟然因为吃鱼而死

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的好朋友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当时,孟浩然背部患有“疮痈”(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败血症)。虽然经医生治疗已经好转,但并没有痊愈,因此不能吃鱼、虾等“发物”。否则以前的辛苦治疗不光白费了,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凶手就是他!

孟浩然与王昌龄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会特别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两人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味极肥美。浪情宴谑,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见到鲜鱼,不禁食指大动,举箸就尝。然而没过多久,孟浩然背上的“疮痈”迅速恶化,最终无力回天,没等王昌龄离开襄阳就一命呜呼了,时年五十二岁。

番外篇小故事一则

张易之(武则天的男宠)在美食方面颇有造诣,最擅长做烤鸭。方法很独特:把鸭子放进一个铁笼,周围围上炭火。笼子里放着调配好的汤汁,鸭子被烤的热了就喝汤汁,但是越喝越渴,越渴就喝的越多,加上外围炭火的烘烤,汤汁慢慢渗入鸭子的血肉中,最后可怜的鸭子皮毛脱落,整个被烤熟。张易之本人是武则天的男宠,所以他也是个鸭。也就是说,会做鸭子的人里他做鸭做的最好,而做鸭的人当中他做鸭子做的最好。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请关注小知食堂——知取健康,知享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