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极短命王朝,其制度却能留存两千多年呢?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秦始皇在自称始皇帝的时候,是企幻他创立的大秦帝国能够传至千秋万代的。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愿望仅仅持续了短短十五年,就在项羽的一把大火中灰飞烟灭了。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创立的制度并没有随着王朝的消亡而被后世废止,而是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正是因为这种影响,秦始皇在下世的两千多年中不断被人提及。

秦始皇之所以被人们每每提及,首先是因为他的巨大贡献。

秦始皇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统一”。其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国土统一,二是制度统一。

(图)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先说国土统一。

在秦国数代国君的不懈努力的基础上,秦始皇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个人的雄才大略,结束了战国两百多年的纷争,建立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这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秦始皇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了伟大的统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尽管大秦帝国的版图和现代中国辽阔的国土相比,还不能完全匹配,但是中国统一的大趋势却始于秦始皇。

此后,虽然也有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国的混乱,但是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主要出于个人强烈的功业理想。

他用十年时间成功地兼并了六国,而且,在成功兼并六国之后他并没有停止用兵。秦始皇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南越。

对匈奴的战争及万里长城的修筑使得大秦帝国的北方获得了相对的安宁平静,保障了中原农耕民族的和平生产。

(图)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对南越的用兵前后达四年时间,动用军队五十万,这是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最终平定南越,建立了南海郡、桂林郡与象郡。当时的南海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广东,桂林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广西,象郡相当于今天越南的中北部。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之后,这支五十万的南征大军滞留在了南方未得北归。这支大军当时由征南越的副统帅赵佗指挥,由于没有参加镇压秦末大起义,他们避免了被歼灭的风险,存活下来。

秦始皇在世之时,时任龙川县令的尉佗(即赵佗,两次出征南越的副统帅)上书秦始皇,要求增派三万中原女子到岭南,秦始皇批准了一万五千名中原女子移居岭南的计划。

她们和南征的五十万秦军的部分士兵结合,繁衍后代,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带到了岭南,大大加速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如今这一万五千名中原女子被客家人尊称为“客娘”。

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便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像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史记?南越尉佗列传》)

任嚣死后,赵佗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亡以后,赵佗攻击并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并最终归汉。

(图)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征南越,使岭南第一次成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秦亡之后,秦朝的南越驻军在赵佗领导下为开发岭南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赵佗所在的龙川县(今广东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至今还保有不少历史遗存。广东省河源市因此成为岭南客家人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今天的佗城镇就有两百多个姓,以及近五十家姓氏宗祠,它们都是当年南征的五十万秦军的遗存。

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初衷,并非要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然而,他对岭南的开发却成为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秦始皇实施宏图大略的坚定决心和当地各族人民的巨大付出之下,大秦帝国拥有了南至福建、两广,东至沿海,西至临洮,西南至保山,北至长城以北的广袤国土。第一次奠定了现代中国辽阔国土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现代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这一基本格局。

在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中,一个国家是不是大国与强国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当代世界格局中是否有更多的话语权。

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无可争议、毋庸置疑的,大国所拥有的综合国力、大国占有的资源,以及大国所具备的承受能力,都远非小国所能相比。

以国防为例。在现代世界军事格局中,一个国家的国防纵深至关重要,而国防纵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本土面积的大小。如果拥有较大的国防纵深,在战争中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具备梯次抵抗的战略防线。秦始皇开创的庞大帝国为现代中国拥有巨大的国防纵深奠定了基础,仅就此一点而言,秦始皇留下的遗产也弥足珍贵。

以经济为例。小国在世界性金融海啸中往往显得承受力非常有限,而大国则不同,大国拥有的抗风险能力亦远非小国所能相比。

(图)秦始皇陵

再说制度统一。

领土统一主要是整合,制度统一则在创新。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终结了周代的分封制,诞生了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帝国。中央集权制度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总体而言,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笔可圈可点的政治遗产。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实现了整体意义上的国家统一。

人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势。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是世界多极化的表现之一。

人类的政治制度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创,它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力量形成的产物。

秦始皇利用中央集权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集中力量办了一系列大事:修筑万里长城、驰道、直道,北驱匈奴,南征南越。

秦始皇的这些大工程常常被后人斥为暴政。

前面讲过,秦始皇兴建的这些工程,实际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程,一类是只为个人享乐的工程。

前者如长城、驰道、直道,这些工程尽管耗费了国力、民力,给当时天下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对于一个统一帝国的稳定和中原农耕民族的和平来说,却是必要的。

如果说秦始皇这些工程危及了大秦帝国存亡的话,问题在于实施得太急,不体恤民力,而不在于这些工程本身。

至于另一类工程,如大建皇陵和宫殿,则完全是为了满足秦始皇个人的享乐,显然不能与修长城、驰道相比。这类工程虽然满足了秦始皇个人的欲望,但是大秦帝国却付出了二世亡国的惨痛代价。

后人往往将大秦帝国的短命归咎于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其实其过在“政”不在“制”,秦因其治国之急政而二世亡国,但是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却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是历史的真实。

(图)长城

为什么一个短命王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却能留存两千多年呢?

每一次的政治进步都是以政治失败为代价的。

秦始皇创建的帝国仅存十五年便亡国,但是后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认可皇帝制度,只是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事实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

正是这些修正缓和了统治阶级与广大百姓的矛盾,延续了后世一个一个帝国的生存。

汉代以后的王朝之所以选择皇帝制度,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方面是皇帝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皇帝的个人欲望,另一方面是没有出现第二种更好的政治制度可以取代皇帝制度。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皇帝制度的反动腐朽暴露得越来越充分。

皇帝的专制独裁,往往成为封建王朝没落的原因。

因此,皇帝制度最终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因为它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发展为现代国家的巨大障碍。

从上述可见,秦始皇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摘自《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授权合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