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个敢公开承认错误的皇帝,竟是一场骗局?

以帝王之尊贵,竟然做了如此深入灵魂的公开检讨,试问谁能不受震撼呢?

然而这一切或许只是后人想象的产物。

01

罪己诏与千古一帝

假如给古代皇帝来一个知名度排行榜,汉武帝至少在TOP5之内。如果再单独列一个男生版,那么汉武帝名次应该在前三。

汉武帝当得起这个名次。

文的方面,独尊儒术,为统一的帝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意识形态,保证它的向心力。

武的方面,北击匈奴,连通西域,打出了汉人的赫赫威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让多少人心潮澎湃(当然这句话诞生于汉元帝时期)。

更让人震撼的是,他以帝王之尊,竟然在晚年低下了高贵的额头,在天下人面前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道罪己诏把自己骂的体无完肤,这等于是否定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如此深入灵魂的检讨仿佛只有在Wen革那样的情形下出现过,不得不让人感动和赞叹:这才是千古一帝!

然而,当我们仔细翻阅这段历史时,却会难免发生困惑,继而心生愤怒:罪己诏在哪呢?!在哪呢?!哪呢?!呢?!

(图)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02

罪己诏真的存在吗?

我们对罪己诏的认知大概是这样:

由于连年对外征战,国内民不聊生,盗贼四起,大汉的江山已经有点风雨飘摇了。汉武帝晚年又发生了巫蛊之祸,丞相、公主被杀,太子、皇后也相继自杀。

国内持续的动荡、晚年丧子的悲痛让汉武帝重新思考过去的所作所为,逐渐认识到这都是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心生悔恨。而这时又有人提议在轮台屯田,以支持在西域的战争。

汉武帝果断驳回了提议,并趁机下了一道诏书,向天下人悔过认罪。

而且,彻底改变了之前的国家战略,由开拓变守文,效仿文景之治,与民休息。这道诏书就是所谓的罪己诏,因为是由轮台屯田一事引起的,又被称作轮台罪己诏。

但我们翻看最原始的资料《汉书》相关的记载时,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开陵侯成娩率兵攻打车师,车师国王投降。桑弘羊、田千秋等人上书建议招募内地的百姓到轮台、渠梨实行大规模屯田,以巩固在西域的战果。

汉武帝于是下了一道诏书,这就是被后人称作的轮台罪己诏。它讲了什么内容呢?

首先,否决了轮台屯田一事,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之后,讲述了上一年派李广利征讨匈奴的始末,检讨失败的原因。最后结尾时,讲了下武备政策,让各地官员制定养马政策并在年末一并上报朝廷。

很明显,这道诏书只是就事论事,主要是对西域政策的一些局部性调整,就算拿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到相关的国家战略转向,即所谓由武到文的转变。而汉武帝的自我批评最严重的用词也不过是,“朕之不明”,“悲痛常在朕心”。

李广利出兵为什么失败呢?诏书里这样说,首先呢,原因肯定在朕,是朕没搞清楚情况。不过呢,第一,朕是听信了下面人的说法,误解了匈奴将马蹄捆住扔到城下的原因,并且匈奴又长期扣留大汉的使者,所以为了维护大汉的尊严才打算出兵。

出兵前呢,朕又把缚马书给大臣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都认为可以打。那些方士和占星家观看天象后,也认为出征必定大胜,占卜的结果也是如此。后来,朕又让诸将一一占卜,贰师将军李广利卦象最好,所以朕才派他领兵出征。

这是自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纯粹是在找理由,试图把失败归给大臣以及种种客观原因,就如同现在很多人的认错“责任确实在我???但是????”至于最后讲的马政,更是为了战争。如果是为了修养生息,应该强调农业生产呀。

整篇诏书根本看不出一丝悔意,更遑论深刻性了,而且也没有所谓的、因为悔过所产生的修养生息的守文政策。

(图)李广利

03

轮台诏前后

表现汉武帝晚年悔过的,除了轮台罪己诏,还有诏书之前的罢黜方士之说。据说经过巫蛊之祸太子惨死后,汉武帝逐渐明白从前发生过的巫蛊诅咒事件都是不存在的。

他更是进一步领悟到,长生不死从来不可能,方士都是骗人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听从田千秋的建议,将宫中的方士全部赶走,从此不再听信神仙之说。这事发生在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的六月份。

但是我们再看看这之前汉武帝做了什么事。这一年的正月,汉武帝再一次的跑到东莱,想要东渡大海。三月份,又来到泰山,封泰山,禅石闾山。

无论是东莱之行,还是泰山封禅,都是求神之旅,为了长生不死。然而三个月后,他忽然大变样,不单把方士全赶走,还以痛改前非的面目说:我以前真傻叉,竟然听信方士的话说八道,天下哪有仙人啊!

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有这种天翻地覆的转变,你信吗?反正我不信。这是轮台诏之前的事。

轮台诏之后,不到两年,汉武帝就去世了。死前,他立少子刘弗陵为帝,并任命了五位顾命大臣。

哪五位呢?霍光、田千秋、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其中霍光属于外戚一族,为的是保证皇权的稳定,这个不用多说。我们重点看桑弘羊这个人。

(图)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武帝任命桑弘羊为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在九卿之上,也就是外朝的二把手。更重要的还有一点,汉朝有一个潜规则,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储备干部。基本上当了御史大夫,丞相就是一步之遥了。

而此时的一把手丞相田千秋呢,并没有特别的政治抱负,基本上不管事。我们之前提到过,轮台诏的导火线是大臣的屯田建议,这次上书就是桑弘羊提出的,而田千秋是其中的附和者。所以汉武帝死后,外朝实际上以桑弘羊为领头羊。

桑弘羊是什么人?

可以说他就是汉朝的王安石,不过主要是以财政改革为主。正是因为他的国有化政策,汉武帝才有足够的财力持续对匈奴作战,他可以称作是汉代坚定的鹰派,备受汉武帝宠信。也正是因为鹰派身份,他才会提议在轮台大规模屯田。

汉武帝把这样的人放在如此显赫的位置上,无疑是想让自己对外的政策继续维持下去。不然,无法解释他这样的人事安排。

所以,我们又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根本性地调整自己的政策的意图。因而,所谓轮台罪己的说法也无从谈起。

既然汉武帝并没有下罪己诏,那么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呢?

(图)桑弘羊,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04

谁在制造汉武帝?

已经去世的田余庆先生是中国古代史大家,尤其精深与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他曾经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论轮台诏》,论述了汉武帝晚年悔过罪己,轮台诏的颁布标志着他对自己过去政策的根本性调整,转向了守文。

这篇文章广受赞誉,影响非常大,最终走进了教Ke书里,于是汉武帝罪己诏的说法成了定论。

而田余庆先生之所以得出这种观点,是依据了错误的史料以及错误的史论,也就是受到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错误影响。

这当然不是我一个小辈的妄议,其实来自于北大辛德勇教授的论断。他在对史料的梳理之后发现,《资治通鉴》里关于汉武帝的相关史料,大量采用了诸如《汉武故事》等可信度很低的荒诞小说。

像罢黜方士事情,反省悔过的话语都出自这类记载,而不见于《汉书》等正史。难道司马光不知道这些记载不可行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仍然这样做了。正如书名所说,司马光编写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鉴。

他改写汉武帝的历史便是出自现实政治的考虑,想要借此反对王安石变法。也就是说,汉武帝晚年的悔过以及转向都是司马光的重构,并不是历史事实。

(图)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中国人一向强调以史为鉴,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每个人面临的具体情境肯定是不一样的,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肯定也不同。以史为鉴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可操作性并不大。

当处在司马光的情形下,面对可能将大宋江山拖入深渊的变法时,如何修正这一切呢?

在野党的司马光最大的利器就是历史,他可用的武器也只有历史,所以他便按照自己的心意不断打磨它。

类似的事情其实多如牛毛,在他之前的欧阳修也是如此修改五代史,与他同时的王安石也是如此修改古代的经书,乃至几百年后的康有为也是一脉相承地出了本《孔子改制考》。

借古人抒情,不唯司马光。

历史大学堂团队作品 | 文:江河散人

参考资料:

辛德勇;制造汉武帝

陈金霞:汉武帝《轮台诏》并非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