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两点,我们有幸邀请到刚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录取通知的Lengyi,她结合自己的留学申请经验,与大家分享了申请中 “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城女孩也能斩获哥大的offer,并与大家分享了如何准备最动人的课外活动和最独一无二的文书。良师为大家整理了本次讲座的精华内容,供大家学习回顾。
学霸介绍
Lengyi,来自小城江西九江,初中就读澳大利亚墨尔本长老会女子中学,高中就读加州韦伯中学。大学Early Decision录取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高中积极参与校园与国内性别平权议题,实习于国内相关议题的非营利组织,参与针对性别性倾向相关的校园霸凌的资料汇编工作。长期参与社区服务,担任校园荣誉内阁主席,获得Harvard Book Award以及社区扶轮社奖项。
Part 1 就读美高前后的准备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做分享,各位可能事先已经通过嘉宾简介了解了我的一些基本资料。我来自江西省九江市,初二之前,我一直就读于九江本地的公立学校,初一结束后,我在妈妈的陪伴下去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由于像九江这样的小地方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刚到澳洲的时候我的英文不是很好。我在澳洲当地的私立教会学校上了两年多,后来全家人想通过IB课程前往美国念大学。
当时是机缘巧合,我们在熟人的点拨下才意识到从澳洲申请美国大学其实局限性非常大,所以就动了申请美高的念头。通过朋友介绍,我们也就了解到深圳华英教育这个机构,觉得他们的口碑非常好!
我父母当时还有一些犹豫,但是后来跟敏敏老师沟通,她非常的专业!再加上我自己去学校参观的时候非常喜欢,因此父母的顾虑也就打消了。
我的美高申请也算的上是一波三折。
主要是因为我的标化成绩实在算不上出色,最后SSAT和托福才勉强2200+和100+,不过在我和我的顾问刘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最后还是成功申请到了加州韦伯中学(The Webb schools)的十年级。
虽然我一开始完全没有打算来韦伯,因为我当时一直很想去东部,现在回头看,我很感恩当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整个加州的氛围。如果没有在韦伯的生活作为很好的跳板,我的美本申请可能不会收获令人开心的结果,所以我能收到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的offer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我在韦伯收获了很珍贵的成长。
接下来我就正式开始和大家分享我在美本申请里的一些细节。
Part 2 如何准备真实动人的课外活动?
标题党可能会注意到,我称自己为“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孩”,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个被哥大录取的学生,肯定是拥有极其出色的学术能力,超高的GPA和SAT成绩,往往有很厉害的特长,还有一些极具含金量的奖项,动不动就是什么国际比赛的金奖或者是创立了一个很具有影响力的组织。
而我只想告诉大家,这些东西,我都没有。
我们年级有一百个学生,我并不是很确定我的GPA能不能排进前十。新老SAT我前后加起来考了很多遍,之前成绩都挺不理想,最后在Steven老师的帮助下新SAT才拼到勉强可以看的1450,但是对申请常青藤来说还是太低了。我得到的所有的奖项都是学校和社区这一级别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特长。
现在问题来了,哥大到底为什么要招我呢?
从这里,我想开始和大家分享我在课外活动上的一些塑造。
首先我觉得课外活动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GPA和SAT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的部分。如果把学术能力比作你的骨骼,是展现你在智力上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个大学的课业;而课外活动与文书就是你的肌肉,能展现你的情商与人格。
不论你是骨骼更强健还是肌肉更发达,都可以,毕竟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没有骨头或者没有肌肉。
课外活动和文书这两个环节,我认为是相辅相成的。你只有拥有了有趣的经历,你的文书才不会很平涩,而你也要有思考与观察的能力,如此你的活动才不是只走了个过场。
活动经历和文书两者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是展现最真实的你自己。虽然这个听起来很简单,自己写的文章怎么会不真实呢?但是这就好比一个衣食无忧的小孩不会哪一天心血来潮就决定去帮助留守儿童,一个活在象牙塔里的人不会哪天就突然决定去拯救世界。
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个契机带给我们深刻的震撼,因此我们决定去做些什么。这才是真实,当然也还远远不够。
用我自己来举例,我个人最核心的活动是在校内和国内做一些性别平权的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权运动或者是帮助在性别领域的其他一些弱势群体。
小时候我就发现,如果女孩子比较大大咧咧啊,不喜欢玩芭比娃娃,不爱哭,身边的长辈就很喜欢用“假小子”来形容她;如果男孩子心思比较细腻,不爱运动,讲话比较轻声细语,我们可能就叫他娘娘腔。
那时候我常常会很疑惑,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规定了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一定要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不是常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吗?为什么我们要自相矛盾呢?
这一点等我慢慢长大并且到了澳洲、到了美国的时候,接触到性别相关的学科,才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到我们的社会对于性别的认知是如何构建的,而这样刻板的建构又是如何造成了一些问题和压迫。
后来我想到,不是每个孩子都和我一样幸运,能有出国的机会去了解到不一样的想法跟理念。中国的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地方的孩子,他们还是面临很传统的性别教育。
尤其在校园里,如果和这个社会主流所倡导的阳刚气质或者阴柔气质不一样,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遭遇校园霸凌,而中国的老师和学校在这一方面往往又缺乏经验。
我很希望自己能力所能及地改变一些什么,让我们中国的性别文化更加包容和多元,所以我当时联系了广州的一个专门做性别议题的机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汇编修改了一个漫画手册,这个手册是关于性别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宣传以及寻求帮助的渠道,专门发放给全国的一些小组讲课的时候用。
与此同时,我采访了一些海外的老师与校长,让他们谈一谈作为老师可以怎样更好地推动校园里的性别教育和对霸凌的防范。我还和实习生们一起去了一些高校的出版社来游说他们的编辑,希望他们能够删除教材里一些很落伍的性别观念。
这一系列活动,如果说我没有带任何升学的目的,那一定是假的。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只带着功利心去做活动,因为驱使你的如果只有升学的话,那么你在这个活动中能学到的东西和得到的体验与思考,是非常局限的!
当然,我也不认为有任何模板活动你可以照单复制,因为做活动的这个人是不可复制的。最关键的是,你如何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感知你身边的人事物,去找到能给你带来震撼的东西,然后带着一颗很真挚的心去体验。
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大学录取信只是你所有收获中的一样而已,甚至不是全部,你能在一个更长久的路上,对周遭和自我保持一种思考的态度,这已经超越了录取信本身,而这也正是大学希望从你身上看到的。
这就是我说的真实。再天花乱坠的活动都不如最有感而发、最让你富有热情的活动,而你在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真情实感与高执行力,也会让你的文书更打动人心。
Part3 如何写出独一无二的文书?
文书其实有很多种,有一种是所有学校共享,题目由common app提供,叫做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篇幅为650字。其余的文书题目,由每个学校提供,篇幅类型不一,叫supplements(补充文书)。
我们从文书的题目里,往往能够看出一个学校的人文气质和他们所期待的学生类型。
比如哥大的补充文书算是大学中要求篇数较多的,其中三篇还是纯粹要求你列举近期读过的书籍、报刊,看过的影视作品以及展览和表演等。
从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哥大这个学校可能是欢迎热爱阅读、有人文关怀的学生。但是可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期待的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期待更干练、更实用主义、更精明强干的学生,而密歇根大学可能在期待那些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生。
写文书之前,你需要好好地了解一下学校,不论是实地走访还是从官网上的字里行间去捕捉,了解学校的气质还是很重要的。
看官网并不是看它排名多少或者校友多优秀,而是通过观察它如何展现自己来看这个学校到底最注重什么品质。当然,你也很可能写着写着就突然发现,其实这个学校根本不适合你。
其实我认为文书这个环节是美国大学申请中最有意思的环节,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一样的题目,写出来的文章可能都千差万别。
你写的每一个词句,都在向招生官表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理性的人?一个感性的人?一个谦逊的人?还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这些都能在文书里可见一斑。
我在自己的个人陈述里埋了两条线。
一条线是我从中国九江来到澳洲最后到美国,想法上的一些转变和反思。
这里主要说的是在中国的时候,我对所谓的精英生活充满羡慕和渴望,和每个人一样希望成为大家所说的人生赢家。
可是当我去了澳洲,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我觉得他们并非都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不像中国人那样要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但是他们都很珍惜善良的品质,他们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追求,这也体现在社区服务和自然探险成为他们生活中很稀疏平常的一部分。而当我到了美国重新面对强大的精英文化,我发现这已经很难吸引我了。
因为我觉得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们太过专注于自己切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在这个不健全的社会结构下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真正感动我的是在美国历代社会运动中有勇气去反抗不公正的制度、从而推进社会进步的人。
另一条线就是我前面所讲的从小到大对于性别的思考直到最后切身地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这两条线相辅相成,通过这个文书,我展现了自己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也更表现了我在这一路上一直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了思考的态度。
当然身边有些朋友有时候会跟我抱怨,不是每个人都有特别吸人眼球的东西可以写,也不是每个人小小年纪就可以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的确如此。
但是我相信招生官也理解这一点,所以真实仍旧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招生官更希望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读到你真实的体验,也不希望在一件貌似很特别的事情里感受到一个空洞的你。
听起来好像有些玄乎,但是我相信作为阅人无数的招生官,一定拥有从短短的文书里判断你的情感是否真实的能力。
除此以外,一篇优秀的文书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即使你编故事的能力再强,你的文笔再优秀,帮你修改文书的顾问再厉害,如果没有你自身累积的情感与思考,这篇文章是难以成功的。并且我们也只会对心里给我们带来影响最深的事情迸发出最强烈的感情,所以借鉴别人文书的套路甚至故事都是不可取的。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下我的顾问刘星老师和负责修改文书的Andrea老师,刘星老师帮我很好地梳理了文章题材的脉络,并给出了许多珍贵的建议,把好了质量关。Andrea老师润色文章的水平非常高超,她会很好地理解你讲话的语气和方式,然后用更娴熟精准的英文表达出你的意思。
补充文书部分,更多地是对自己的补充说明。
除了可以对个人陈述里的自己进行一个深化的说明,也可以用来展现自己不一样的方面。
其实,不论题目是问你能为这个大学做什么,或者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还是你为什么喜欢我们大学,它们都是在问你,你有什么特别之处。很显然,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如果没有平日的积累和思考,没有细腻的感情和讲故事的能力,是写不出精彩文书的。
在有限的篇幅里,题材的取舍是很必要的,因为你没有空余来面面俱到地阐述自己。你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一定要非常紧密,要争取在最有限的词数限制里表达出一个最让你想展现的一面。
这一面不一定是你拿了多么厉害的奖项或者是取得了多么重要的成就,我甚至觉得这是最无聊无趣的一种写法(因为你可以想象很多人会这样写)。真正有趣的人,不一定要拥有很独一无二的经历,但他的收获与体验应该是不平庸的。
曾有一篇文书要求我用100个词描述我的特长。作为一个没什么特长的人,我选择了打架子鼓这件事。其实我的鼓也没有打得特别好,但是我的侧重点在于,我觉得打鼓是我与自我沟通的一个方式,这与禅修的性质是一样的;身为一个鼓手,你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去了解自己的肌肉和呼吸,而一个好的鼓点你除了要记住它理想的音色,更要记住它带给你身体的那种感觉,可是最矛盾的事情在于,音乐只存在于那一刻,下一刻就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用心的思考对我们在活动上的塑造和对文书上的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art 4 offer并不是你的终点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听一个这样不按套路出牌的案例,对我们的申请到底有什么帮助呢?感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非常有限呀?
其实,我认为本科申请中本来就没有录取的万能公式。
你还在寻找套路,可能说明你还没有找到一个真心热爱的东西,这也许才是最值得忧心的地方。一个优秀的顾问,会鼓励你并且指导你去完成你真正有兴趣的事物,当然,他也无法代替你去思考。
我很感谢华英一路陪我从美高申请到美本申请,也很感谢敏敏老师、刘星老师、梦欣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她们一直鼓励并肯定我思考的价值。如果在其他机构,可能我想申请哥大的愿望已经被否决很多次了。
我也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华英是很出名的甩手掌柜,除了露面交过一次钱就销声匿迹了,从此再没有插手任何申请的事宜,也从来没联系过我的顾问们。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给予了我锻炼和思考的空间,还有很多精神上的引导。
站在我的角度,我其实认识很多一起申请的朋友,他们在申请活动、文书和专业选择的规划上是缺乏相关性的。他们为了申请大学去做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只是为了给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目的往往会对你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你把这个活动当做大学申请不得已的必经之路,而不是一个能对你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可以让你收获成长的过程的话,那你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很可能往往就只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了。
我的这次分享,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生不按套路出牌,走出自己的套路,能够把offer当做一种对中途的肯定而不是活动和升学的终点。
(本文节选自新足迹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