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封3700年前的苏美尔人的信件中,记录了当时一位少年的日常生活情景:慈爱的父亲免除了他搬运灯芯草、挖地、耕田等田间劳动。放学后的他无重要事情可做,便在街上闲逛或在公共广场玩耍。
今天的中国,人们走在广场上,或是在茶余饭后聊起“广场”这个话题,很容易联想到另外一个词“广场舞”,而不太会遥想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实际上,广场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在人类赋予广场的诸多功能中,类似在广场上跳舞这样的娱乐活动仅为其中之一。
古希腊广场:无所不包的城市核心区
广场一词最早来自于古希腊语“Agora”,是指由诸多建筑围起来的开阔空间。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广场”(Agora)条目,可以读到这样的解释:
“古希腊城市中供市民从事各种活动的露天场所,位于城市中央或邻近港口,周围有公共建筑和神庙,四周往往有独立的柱廊和店铺,并点缀有雕像、祭坛、树木、喷泉等,当时总的趋势是将广场与城市的其他部分隔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广场类似商业市场,是古希腊人生活的核心区域。在古希腊众多城邦中,雅典城的中心广场堪称典范,那里几乎无所不包。
公元前4世纪的诗人尤勃勒斯(Eubolus)说:“在雅典,你可以在同一地点买到一切:无花果、一串串的葡萄、萝卜、梨子、苹果、玫瑰、粥、蜜蜂窝、鹰嘴豆、诉讼状、占卜器、蝴蝶花、油灯、滴漏、起诉书……”
人们可以在城市广场购买衣服、食物、陶制品和金属器具。为了解决摆摊时的无序和混乱,广场管理者还按照他们出售的商品进行分组,卖鞋的集中在一起,贩酒的则在另一区域,以此类推。
顾客也适应了这种安排,当有人说要“到罐子那儿去”的时候,意思就是去买陶制器具。此外,滑稽表演、舞蹈、魔术等娱乐节目在广场上轮番上演,商贩们用力地吆喝,招揽过往的行人。
除了购物以外,作为一名普通的雅典市民,只要你从雅典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大约都有机会穿过中心广场。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他的作品中形象地描写道:“一个自以为是的军官游走于街上,他的钢盔在各种蔬菜摊和陶器摊前叮当作响。在他回家之前,往往会有一个煎蛋不偏不倚地砸到他的脸上。”
广场也是古希腊人处理公共事务的场所。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述了人们聚集在广场上围观审判的情景。这次聚集的目的是对一个杀人者是否已经向被害者的亲属偿付了相应的血债进行审判。
争辩的两位男子各执己见,围观的人们也意见分歧,他们只能等待地方长老商议的结果。长老们坐在光滑的石凳上,围成一圈,最终做出了他们的裁决。
也有人专门到广场上来消磨时光,或是打听一些最新的传闻,或是就热点话题进行辩论。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光着脚走在广场上,他的弟子跟在后面。他会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与周围的人讨论和交流。
据说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有一次在广场上被一个刁钻提问的人纠缠不休。伯里克利保持缄默,不去回应,那人竟然一直跟随伯里克利到他的家门口。故事的结局是,伯里克利眼看天越来越黑,只得吩咐仆人带上火把,护送那个纠缠不休的人回家。
在这样的城市氛围下,希腊人孕育了早期的城市意识以及城市文化,苏格拉底说:“乡村的旷野和树木不能教会我任何东西,但是城市的居民却做到了。”
古罗马广场:帝国与荣耀
公元1世纪,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人口超过了100万人,在当时那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庞大都市。罗马帝国的版图从不列颠一直延伸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统治时间长达几百年。
罗马皇帝尼禄统治时期的大臣彼特罗努斯写道:“整个世界都在胜利的罗马人的手中。海陆日星都归他掌握,但是他还不知足。”
作为罗马城的中产市民,诗人贺拉斯在《讽刺诗》里描述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我一个人,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不关心蔬菜和小麦的价格是涨还是跌。我白天经常出入竞技场,晚上在罗马广场看杂技,或看郎中瞧病,发现有占卜问卦,就停下来凑热闹。我什么时候到家,什么时候就是吃饭的时间……”
贺拉斯提到的罗马广场,不仅是城市居民的聚集场所、货物交易中心,也是罗马内外联络的中心:“选举活动在这里举行,政治演讲也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还在这里举行。”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罗马广场便是共和的象征。
意大利古罗马广场废墟
在发展过程中,罗马广场逐步形成一个繁复并且完善的区域。圣祠、庙宇,法庭、议会,威严的柱廊环抱的开阔空间,都成为罗马广场的组成部分。罗马广场不仅是罗马城本身的中心,它还是整个罗马帝国的中心。
尽管城里其他地区还有些性质相似但规模较小的中心,但罗马广场显然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2世纪初,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加图在罗马广场附近建了一个长方形议事大厅,大厅的正中央有一间大殿,两侧是通道,云集着各种商贩。议事大厅既可当作法庭使用,也可以供市民避雨纳凉、休闲聊天。此后,罗马城规定国库、监狱和议会都应安置在罗马广场周围。
凯撒统治罗马时,决心将罗马城修建成更完美的帝国首都。他修缮城市中破旧的房屋,规定建筑物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火灾,并且开始对罗马广场进行扩建。凯撒还下令新建了一个广场,“吸引了众多的人到这里来购物、参拜、闲谈、参与公共事物或私人诉讼案。”
古罗马人喜欢聊天、演讲以及辩论,出现了一批像西塞罗那样的辩论家。罗马的演说家们就在那些空旷的广场上对民众发表言论,如果天气恶劣,听众可以转移到大厅里。
在辩论过程中,一些罗马人开始对各种学科产生兴趣,那些想要进一步研究和写作的人,会抽出很多时间来看书。罗马有28座公共图书馆,每座图书馆藏书1-3万册。罗马广场的周围也开了很多书店,这些书店成为当时作者和读者聚会的地方。
凯撒遇刺后,奥古斯都成为继任者,他宣称自己“接手了一个以泥砖建造的城市,却留下了大理石建造的城市”。在奥古斯都的治理下,罗马变成了一个拥有宏伟的宫殿、神庙和许多公共建筑的城市。
道路、引水渠、排水系统的修建,让罗马有能力承受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城市提出的新需求。然而,罗马的建筑成就下也隐藏着可悲的事实。精美的大理石材料覆盖了新奥古斯都广场上的建筑和马尔斯神庙,但大多数罗马人却生活在贫民窟一样的住宅中。
公元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在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城一片荒芜,人们看到的只有废弃的水渠、永远关闭的公共澡堂以及空旷的罗马广场。
到了公元7世纪,罗马的人口只有3万人,“整个世界都曾经聚集在这里往上爬,现在则到处是孤独、荒芜和悲哀”。
圣马可广场:欧洲最美的客厅
当时光流转到公元14世纪,意大利的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发端于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等城市的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犹如耸立在大海波涛之上的威严的女王,它坐落在亚德里亚海边的环湖礁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则称其为“世界的珠宝盒”。
从1380年到1580年,威尼斯人将自己的商业活动遍布整个欧洲,这也让威尼斯排名进入欧洲城市富豪榜的前列。
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是整个城市的心脏,总督府、钟楼、圣马可大教堂、连拱廊等象征威尼斯共和国权力的重要建筑几乎都汇集于此。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建筑、社会和宗教的中心,也是市民节日庆典的聚会地。
1730年加纳莱托所绘《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原本只是圣马可教堂的一个苹果园,在圣马可教堂重新修建之后,教堂前面逐渐形成了一个广场。12世纪中期,威尼斯总督巴斯蒂亚诺?齐亚尼将圣马可教堂前的广场面积扩大了一倍,初步奠定了广场的规模。
从1172年开始,广场周围建起了一系列建筑物,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府也数次改建。圣马可广场建设中完美无缺的最后一笔直到1805年才完成,那一年,主教堂对面的一端建设完成,整个广场至此浑然一体。
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了“反法同盟”中的奥地利,并且以征服者的身份来到威尼斯,他从大运河乘船,在圣马可广场上岸。
进入圣马可广场后,拿破仑被眼前精美绝伦的建筑群震惊了,他感叹说:“这里是全欧洲最美的客厅。”拿破仑将广场的行政大厅改建成了他的行宫,还修建了私人舞厅,并命名为“拿破仑翼楼”。
协和广场:法场上的断头台
与意大利的诸多城市所具有的商业活力不同,巴黎登上城市历史的舞台,“主要的优势在于君主国扩张的权力、大学的兴盛,以及作为全国精神思想中心的重要地位”。
亨利四世清理了巴黎肮脏的街道,扩建了卢浮宫,并且按照意大利的模式建设了数个公共广场。此后巴黎不断扩张,路易十四迁往了郊区的凡尔赛宫,绿荫大道环绕着巴黎,凯旋门、荣军院以及胜利广场都成为巴黎的装饰与点缀。法国统治者希望将巴黎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罗马城”。
由设计师加布里埃尔设计的协和广场始建于1757年,位于塞纳河北岸,在护城河的环绕下呈八角形,最初以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名字命名。路易十五是法国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他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好色滥情。
1748年,一位雕塑家为了路易十五制作了一尊骑马铜像。于是,路易十五就让建筑师加布里埃尔设计了一个广场来安放这座铜像,并将广场取名为“路易十五广场”。
等到路易十六继承王位后,波旁王朝已经摇摇欲坠。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结束了法国的专制制度。人们挥舞着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将广场上的路易十五的铜像推倒,并将“路易十五广场”改名为“自由广场”。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在“自由广场”的断头台上被处以死刑。同年10月,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在自由广场的断头台上走向了人生的终点。她在走上断头台时踩到了刽子手,并留下了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请原谅,先生,我并不是故意的。”
1794年夏天,自由广场的断头台在一个月内就处死了超过1300人。1794年,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丹东与罗伯斯庇尔先后死于断头台上。
1795年,巴黎人民对自由广场进行了重建,并将断头台从广场上移除,一个大时代法场的故事就此落幕。广场也改名为“协和广场”,表达出人们祈求和平的愿望。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Obelisk),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
1840年,协和广场进行了整修,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埃及总督赠送给法国的一座有4千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广场四周有8个雕像,象征着法国的八大城市。
今天,尽管遍布世界各地的广场不再像古代广场那样,无所不包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但人们仍旧可以漫步在各不相同的广场,去找寻那些历史中的城市文明与传奇故事。
(作者: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