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了
当你在享受这3天假期的时候
你有没有想过
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今年的清明节不是在4月5日?
清明节到底有哪些习俗?
今天
科普妹就带你一起
探索清明节背后的秘密!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成为了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介子推像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为什么今年的清明节在不是4月5日?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时节,这样养生
一、穿衣多多注意!
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时暖时寒、阴晴不定,早晚温差大,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点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二、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三、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四、多睡并不是解决春困的唯一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春困的时候可以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喝水,少吃油腻、热性食物。多吃些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办公室白领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