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严正声明,筷子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发明的。
筷子被东亚大陆上的祖先发明之后,逐渐向周边地区传播。最终,筷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的势力范围。
虽然都用筷子,但是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相当大的差异,可谓是,一筷各表。
接下来你将看到:
● 老祖宗的筷子也是不断演化的
● 筷子在东亚的征服史
● 啥样的食材,决定了啥样的筷子
对漆筷情有独钟的值班编辑 / 老梁
老祖宗的筷子也是不断演化的
-+-
筷子最初的名字叫
“箸”。
今天所能见到的较早的筷子,材质是用骨头制成,称骨箸。它于上世纪90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被发现,距今6600-5500年,属于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骨箸的形状,一般一端平或钝平,另一端尖圆,也有个别两端尖圆;长度在9.2-18.5厘米之间。
● 龙虬庄出土的骨箸(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商周时期象牙箸、青铜箸等不同材质的筷子,短者17.4厘米,长(cháng,不是zhǎng)者可达28厘米。不过,这时的箸还不是吃饭的用具。按照《礼记·曲礼上》的说法,箸是用来捞有羹汤的菜,而餐匙(古代称匕、匙)才用来进饭或者舀汤。箸独霸餐桌,既扒拉米饭,也夹拈除流食之外的食物,是在宋代以后慢慢形成的。
两汉时期,箸的使用等级已经显现。西汉早期时多用竹箸,而在东汉贵族们的墓穴里,铜箸更为常见。
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箸的质料更显夸张,出现了金箸、银箸、玉箸、犀箸、木香箸,这些当然都是皇帝老爷们才能用得起、大概也只限于他们使用的食具。拜隋唐手艺人想象力的丰富,这些箸中出现了一批两端细、中间粗的新型箸。有种说法认为,它们是为了满足箸的两端皆可挑刺和挟取食物之需。
● 浙江长兴下莘桥出土的银箸(唐代)
说起来,我们得感谢明清人。他们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集大成者,在筷子上干的事情可真不少,有些还流芳至今:一是将“箸”改称筷子,据说是船家避讳“住”音,干脆改成“快儿”或者“快子”,后来又变成“筷子”的称呼;二是把筷子塑身成首方足圆的标准形体,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三是规范筷身长度,长度较前代为长,多在25厘米左右。
● 定陵出土的金二镶乌木箸(明代)
筷子在东亚的征服史
-+-
筷子这一代替人手夹菜的玩意,因其方便好用,慢慢传播到周边地区。
通常的说法是,筷子是商纣政权灭亡后,遗臣箕子带领子民来到朝鲜半岛时传入的。韩国出土的最早的筷子来自公元6世纪的公州市武宁王陵,相比中国人出土文物筷子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
● 箕子
日本人对筷子的出生证明颇有些暧昧。有一种观点认为,筷子来自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但都没有实物印证。中国的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说古代日本人“手食”,也都说明岛国还没有普遍使用筷子的习惯。在当时东亚文明中心的中国人眼里,吃饭不用筷子,等于是乡下人、蛮夷。而日本人努力想要证明公元前就在用筷子,也是为了争一个“祖上就文明过”的地位。
通常的说法是,筷子在弥生末期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它由竹子加工成像镊子一样的东西,不像现在的筷子成双成对,日语叫“折箸”。折箸也主要是在祭祀活动中使用,所以被看做神器。
广大的日本群众继续用手
抓饭吃。
来自考古界的资料说,公元5世纪时,在日本伊势神宫、出云大社等寺庙举行祭祀活动时,已经使用一种称做“神箸”的箸。它两根一套,一端圆形,另一端尖形,与现在的箸已相当接近。
此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奈良时期(公元7世纪左右),圣德太子以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出访中土。
● 小野妹子(男)
小野妹子为中原朝野上下使用筷子的进食方式所折服,就将筷子带回日本。于是,圣德太子在一次招待以裴世清为团长的中国使节团时,依照小野妹子的建议,用箸接待了客人。到这个时候,日本人似乎忘记了先前的箸只是祭祀的神才享有的专宠,箸在贵族群里得到使用,并慢慢向平民扩散。
公元8世纪时,箸在岛国已相当普及,成为各个阶层都喜闻乐见的食具。当时还把它称为“唐箸”,意为来自大唐的筷子。不过,彼时岛国人似乎比唐朝人更为讲究,把箸分为荤素两副:吃鱼和禽类的筷子叫“真鱼箸”,吃素菜的筷子叫“菜箸”。
啥样的食材,决定了啥样的筷子
-+-
作为源于中国的进食工具,筷子尽管在韩日两国间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它们的形状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长度上说,一般而言,中国的筷子最长,韩国次之,日本敬陪末座。大约日本人崇尚分餐制,也没有给人夹菜的习惯,就不必像中国人那样在八仙桌上长距离拈取菜肴。
● 从上至下中、韩、日三国筷子
长度不一是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的筷子长相又是一方面。
我们的筷子足部往往又圆又粗,韩国的筷子筷身纤细,足部扁平,据说这是方便夹豆子,又容易在小碟里撕开泡菜。日本的箸则头尖身短,这与日本人爱吃鱼有关系,因为它比较适合挑鱼刺。不过,话说回来,日本的箸似乎保留了隋唐遗风,如上文所说,后者就曾创制一批两端细中间粗的筷子。
● 日本筷子
三国之中,韩国的筷子材质最为特别,用金属制成。这与其历史文化大有关系。韩国崇尚金属,更崇尚身份的等级制,上流社会使用金、银等筷子,普通群众使用的多是铁筷,到后来就基本变成了不锈钢的筷子。金属筷契合了韩国的饮食结构。因为它们耐高温、不易变形,而韩国人偏向料理和烤肉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保留了古时中国的用餐礼仪。他们在用餐时筷子与勺子并用,筷子负责夹菜,勺子则负责取汤菜和吃饭。
● 韩国筷子与匙
对比韩国,日本的筷子就显得有些寒碜了。从表面上看,日本“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使用的都是木筷,看似平等,实际上是因为它的矿产资源太有限了。例如,纵横日本市场五百年的“渡来钱”,还是从中国漂流过海来的。
尽管如此,日本人还是能找到满足其虚荣心的方式。江户时代初期(即公元16世纪),岛国就流行在筷子上涂漆,用以彰显有钱人的富有和尊贵。发展到后来,漆筷不仅在实用上得到发展,而且向工艺品的方向进步,一举又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再往后,筷子似乎成为日本经济的晴雨表。上世纪80年代之际,日本特别流行金光闪闪的箸,而到了90年代,“素颜”筷子又成为了主流。
筷子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尽管中国人拥有发明筷子的专利权,但是传播到不同国家,却在在彰显了不同的形态和文化特色。历史的浩荡洪流,最终沉淀下来一点痕迹,就落在了筷子这样的细枝末节之上。
参考资料:
李庆祥:《日本的箸与文化》,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沙媛媛、王晓葵:《筷箸与日本文化》,载《文化学刊》,2015(2);
赵传松:《中国筷箸文化初探——兼与韩国筷子文化比较》,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蔡秋英:《东亚文化的食文化考察》,参见 www.juen.ac.jp/kaken/24531177/rep1sai.pdf#search=%27%E7%AE%B8+%E6%97%A5%E4%B8%AD%E9%9F%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