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运营商搞定制机还能玩下去么?

关于运营商的定制机,恐怕手机用户们并不陌生。所谓定制机是就是指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此类手机植入了电信运营商的某些扩展应用和服务项目,并会对其他运营商有所限制。比如移动定制机就有可能会把电信和联通的网络屏蔽了,而非定制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网通版本,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选择运营商定制机有哪些弊端?

一直以来,运营商通过定制手机策略牵引自有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无论对于产业链,还是对于用户来说,笔者以为运营商定制手机都是弊大于利。

1、型号影响网络选择:这是定制机最为明显的特征。由于是运营商定制,所以一般运营商定制机会限制竞争对手的网络使用。就以华为P10移动推出的定制版全网通,当你同时插入移动和其他运营商卡时,手机会直接默认移动卡为主卡,且不能通过设置修改,而副卡仅支持电信联通的3G/2G网络。

2、忍受预装软件:既然是定制机,自然会安装些自家的软件,如移动版上的移动掌厅、移动梦网,甚至连上网时的主页都被修改成了中国移动MO网页。如果预装的软件过多,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很多用不上;预装的软件不好用,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同类应用,好用又免费,谁还想用这种不好用还收费的软件呢?

3、产品款型多、精品少:通过定制模式,绝大部分不能做到手机出来马上进入销售周期。也就是定制模式缩短了产品的销售周期。销售周期短了,销量很难上来。于是,按这种销售模式来看,只有款数多,才能有量的保证。赢得了量却不一定能够赢得用户。

而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呢?为了获得运营商的订单,在规模上快速上量,部分国产厂商愿意牺牲利润求规模,这自然制约其品牌形象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增长。要知道,运营商打造手机定制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用户,而非打造手机品牌。

那么,定制机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如果说定制机曾在2G、3G时代辉煌无比,那么,到了现在它则面临着逐渐遭消费者冷落、厂商参与热情不高的新问题,4G争霸时代的定制机今后将何去何从呢?

事实上,随着4G牌照的发放,中国三大运营商,或者说在全球范围内,都将形成FDD和TDD融合组网的趋势。网络制式将不再是运营商差异化的焦点。加之政策、技术等行业环境的变化,使得运营商基于网络制式在终端上构建竞争壁垒的价值越来越低,或者说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据悉,早在2015年末,中国电信就已与联通携手共同推进六模全网通的手机发展,工信部也于2016年将六模全网通作为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从市场反映和监管层面来说,全网通已经成为趋势。

从2015年开始,一线品牌就纷纷推出了六模全网通的旗舰机,并逐渐扩展到中小品牌,六模全网通产品款数快速增加,目前六模全网通手机市场份额超过70%。不管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手机厂商、渠道商,六模全网通的推进发展对整个通信行业都有着积极意义。

真正的六模全网通可实现“一部手机,两个卡槽,三网通用,4G任选,全球任意行”,也就是说用户无需更换手机便可随意更换运营商,即解决了用户不愿放弃旧号码,又能享受异网优质服务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换机成本。

而从渠道角度讲,全网通的一款产品面向所有潜在用户,而不局限了某个运营商或网络制式的用户,增大了购买的几率。另外,从产品生产来看,用一条生产线生产适合各运营商的全网通手机,也便于厂商集中备货,降低成本。目前三星、OPPO、vivo、华为等主流厂商的旗舰产品均是全网通版本。

或许会有人争论说,定制机是运营商实现自己的战略诉求,尤其是确保自有业务能够落地的关键,为何要取消呢?但是客观的说,如果自有业务能够具有足够的用户需求刚性,运营商还需要这样一个玩意儿式的所谓硬件入口销售自己的业务吗?

如此,不妨反思下,为何中国电信和联通均能站出来支持全网通手机终端发展,而偏偏移动,还要靠终端补贴“阉割版”的全网通版本,用以拉拢用户?是对自身网络的不自信,还是技术、服务等的不到位呢?其中一大原因恐怕是,中国电信和联通均通过了低频段的行政许可,唯有移动没有通过审批,这种低成本、广覆盖,能为用户高速稳定的优质网络资源,或将给移动带来不小的杀伤力。

不过,笔者以为,在4G时代,对于运营商而言不该仅是为了卖终端而卖终端,更应注重的应该是流量经营、数字化的服务。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机制,在终端这个入口上,通过竞争的方式“上岗”。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好,服务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