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相信不少人还沉浸在春季所带来的喜悦之中,毕竟春季所具有的怡人天气和美丽景色,让人们无论是游玩还是锻炼,都觉得无比惬意。但与此同时,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却因春季到来而叫苦不迭,这完全是因为春季是一年之中外界过敏原含量最高的时期。那么,对于可能受过敏折磨的人而言,如何在春季摆脱它的困扰?过敏性疾病又是否有治愈的可能?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今天的这篇文章。
人为什么会对某种物质过敏?
尽管过敏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实际上,我们在高中的生物课上,便已经初步接触过过敏反应的机理——免疫系统将某些进入体内的外来物质识别为“异物”,从而启动针对此类物质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一系列的身体不适。而若具体到过敏反应在体内的诱发过程,便不得不提人体内一种特殊的“机动部队”——肥大细胞。
作为白细胞的一种,肥大细胞在人体各组织内发育、成熟,并且长期生活于这些组织内,可谓是人体组织内的“驻扎部队”。肥大细胞的一个“怪脾气”在于,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细胞质颗粒,颗粒之中存储的物质(通常为促炎症物质)一旦释放到血液中(也就是“脱颗粒”反应),即可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因此称肥大细胞为“炸药包”也不为过。
在病原体入侵等情况下,生理性的炎症反应对于清除这些“害群之马”有很大益处,因此肥大细胞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然而,这个“炸药包”的“爆炸”并不总是会和有害因素相关联,例如在前面所述的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也会在免疫系统受到外来“异物”(过敏原)的刺激后被激活,释放其中所含有的一系列促炎症物质,从而引发局部甚至于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会在过敏后感受到各种形式的不适。
一般而言,肥大细胞被激活的途径有两种:一种为免疫系统检测到过敏原进入人体后,会释放免疫球蛋白E(IgE),而这种具有一定特异性(一般一种IgE只对应一类过敏物质)的免疫物质会成为连接免疫系统和肥大细胞的“桥梁”;而在某些时候,过敏原也可以绕过IgE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这同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诱发过敏反应。
在某些慢性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之中,过敏反应可能还会涉及更加复杂的生理过程(如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参与),正是这些过程导致了病变部位的持续异常和功能受损。然而在常见的一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中,过敏症状更多地还是来源于IgE或是过敏原所直接刺激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过敏反应有哪些类型?
在春季发生的常见的过敏反应,绝大多数均是季节性过敏反应,通常和花粉(例如豚草花粉)有很大关系;不过某些表现出和季节性过敏反应相同症状的患者,其过敏原也可能是非季节性出现的物质(例如尘螨、食物等)。根据过敏反应累及的部位,我们可以大致把常见的过敏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皮肤过敏:包括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两种。荨麻疹通常是在受到过敏原或物理因素刺激以后,于皮肤出现的丘疹、风团等病变,常伴有强烈的瘙痒感,不过此类病变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而特应性皮炎则是慢性过敏的一种,患者在持续接触过敏原之后,部分皮肤发生皮炎,且同样会有强烈的瘙痒感,但在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病变往往会逐渐加重。
呼吸道过敏: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呼吸道过敏的代表。过敏性哮喘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症状通常间歇出现;持续的过敏性哮喘会严重损害肺功能,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相当一部分过敏性哮喘患者也同时具有其他类型的过敏性疾病(例如特应性皮炎)。而过敏性鼻炎患者则会在接触过敏原后的短时间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部发痒的症状,不少患者也会同时感到眼部不适(流泪或眼部发痒)。
眼部过敏:眼部过敏的最主要形式为过敏性结膜炎,绝大部分患者的过敏原为花粉。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会在花粉季出现流泪、结膜红肿充血、眼部发痒、畏光等症状,这些症状经常会被患者误认为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引起的结膜炎)或是物理刺激的表现,因此很多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都没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过敏性休克:作为IgE相关的严重过敏反应的代表,过敏性休克本身即是一种很常见的过敏反应。患者可以在接触过敏原的几分钟到一小时之内,迅速出现全身性的强烈的炎症反应,并很快陷入休克状态,通常情况下,荨麻疹、喉头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因喉头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道阻塞而死亡。尽管相当一部分过敏性休克由药物(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生物制剂等)引起,但食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同样不容忽视。
怎样解决过敏困扰?
在如今,过敏反应早已不是少见疾病,而在春季这样的过敏高发季节,相当一部分人都会不幸“中招”,成为过敏反应的受害者,这样一来,解决过敏反应的方法便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怀疑过敏反应的患者可以在医院的过敏反应科(变态反应科)就诊,某些检查手段(例如检查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的水平)也有助于确立过敏反应的诊断。对于已经诊断为过敏反应的患者,以下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
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对于缓解几乎所有类型的过敏反应均有效,但在治疗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时,所使用的剂量、剂型均有很大差异。例如在治疗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结膜炎时,皮质类固醇通常局部给药(采用吸入剂/鼻喷雾剂/软膏/滴眼液等剂型),而治疗过敏性休克时则会静脉注射,以追求快速起效。值得注意的是,皮质类固醇不适用于治疗荨麻疹,非危及生命的过敏也不需要口服或注射皮质类固醇。
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通常适用于缓解一切和组胺(一种在过敏反应发生时导致炎症的物质)有关的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荨麻疹。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两种抗过敏药均可以快速起效,氯雷他定效果可持续12小时,西替利嗪效果则可以持续一天。此外,一些由医生开具的抗过敏药可能效果更强、服用次数也更少。抗过敏药物不适合于治疗哮喘和特应性皮炎。
针对过敏原的治疗: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次数和频率,对花粉过敏患者会有很大帮助。而对已经明确过敏原的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患者和既往有过敏性休克历史的人群而言,绝对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含过敏原物质(哪怕是极少量)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接受抗过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尘螨过敏患者,可以谨慎尝试脱敏治疗(通过让机体逐步适应过敏原,从而根治过敏),但脱敏治疗的成功率目前为止还不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