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可施, 微信推微信指数的三点错误

如果说微信小程序为了弥补线下服务的空缺,构成围绕在微信周遭的场景工具,有望形成微信的空中枢纽还勉强可行,微信指数的推出压根就太过牵强,以微信指数判断一个人在微信的影响力和交钱就能上名校,得了好处就能评三好没什么两样。

微信生态远未成型,微信指数空凭无据微信6岁,集去中心化的订阅号的媒体功能,坐拥信息分发的第一入口,集朋友圈的链式社交功能,坐拥移动社交的头把交椅,集短语音通话功能,革命短信所带来的信息通话功能……但是隔着地表的另一面是频临悬崖的山呼海啸,微信的商业生态到底在何方,始终没有答案。6岁,年纪且轻,尝试服务失败的服务号,杀入企业社交失败的企业号,朋友圈广告价值的缩水骤降,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缓慢探索,内容成型后,在商业变现之路上,微信不知碰了多少次壁,尝试了多少次失败的滋味。

指数是否该建立在一个成熟的生态基础之上,是否建立在一个普适性的全民开放的平台之上,如果说在PC时代,百度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检索平台,鉴于数据和信息的技术集成,衡量一个关键词的热度,还尚有依据,微信指数在私密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去中心化的战略集成的一个两极生态。所以并无多大参考价值可言,反而在这样一个马太效应明显、熟人和商务社交频繁的体系中,无意恰恰沦为公关狗,营销者的工具,尤其在商业气息及其浓厚的微信生态中,微信指数无非是助长了肆意营销的风气。

背弃中心化初心,指数无参考价值可言微信为何成功,恰恰源于去中心化,绝非官方的干涉,微信指数却给微信里的每个人定了一定的标准,根据微信指数,人便分了三六九等,尤其在私密、封闭、熟悉人和极强商务人群的社交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人为等级。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即排除官方的干涉,用户自然发展,所以才会出现微信公众号的野蛮生长,万丈高楼拔地而起与悄然寂静默然欢喜,各据一方,毫无交集。马太效应自然无可避免。微信指数恰恰是来自于已经定型的微信体系用户的数据,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状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

微信指数正因此成为一个鸡肋,只会助长极少数所谓大V的自我狂欢,助长公关狗、营销狂的气焰嚣张。少数的大V并不能构成产生指数的基础,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这恰恰与去中心化的初心相悖,无形中形成了以少数大V为中心的用户微信系统。极简的设计,私密的生态,烧钱的运营,这是土豪的专属,暴富的利器,最具商业气息的封闭圈子,穷得仅剩下才华的屌丝却不得而入。背弃了去中心化的初心,微信指数成为少数大V的自嗨盛宴,对微信生态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微信指数映射了微信生态的窘境用去中心化野蛮生长,用土豪的方式碾压屌丝,用极简的产品思维筑城商务社交领域的万丈高楼……微信用特殊的思维成就了部分人的暴富,而微信指数恰恰是许多人用金钱和时间铸成的名利榜。仅凭微信公众号内容分发、朋友圈链式社交、短语音通讯等体系的用户和数据,微信还远远构不成生态,不能形成一个规范有效的指数榜。作为内容生态的点缀,类比于微博的微指数、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作为热点风向的判断,还勉强尚可,但绝不能作为微信用户影响力判断的标准,反而恰恰为公关狗、营销狂开辟了又一个掘金通路。

微信6年,去中心化的生态造成公众号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越弱,大V野蛮生长后,小V再难逆袭,这是微信公众号目前的基本现状,几无扭转的悬念,微信指数必将助推微信大V的再次疯狂滋长,生态失调在所难免。追溯微信的初心,应该是小而美、简而美、精而美的社交、商务空间,而今微信逐渐开放搜索,攻占更广阔的数据高地,小程序构建线上和线下交汇的场景,开始攻占未曾攻克的生活服务城池,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远未到微信指数登场的时候。微信公众号式的野蛮生长已无可能,极简的设计,微型的社交圈,小到不能再小的体量,臃肿不堪,微信指数恰恰是微信生态减速,无计可施,急功近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