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杰,北京姜杰律师事务所
2013年11月25日下午4点多钟,重庆长寿区吴女士带着一岁半的孙子原原从7楼家里下去玩耍,到一楼带着婴儿车走出电梯时,被刚刚进入电梯的10岁女孩瞬间抱起滞留在电梯内,接下来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女孩把男婴摔到地上开始踢打男婴,到25楼时女孩把男婴扔出电梯,男婴的奶奶吴女士追赶到25楼,向女孩询问,女孩拍了吴女士一下,说阿姨你不着急,说被一个男孩抱走了,一会儿又说被一个女孩抱走了。小女孩带着吴女士乘坐电梯下楼之后,两人分头寻找,5分钟后,小区的保安发现了吴女士的孙子。原原躺在楼下的地砖上,浑身是血,不省人事。
女孩的行为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女孩如此残暴?这肯定跟他的家庭成长、生活环境有关,说到环境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学校。
可能的心理原因
1、家庭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暴力在儿童成长期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暴力行为。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父母之间的经常性的暴力行为儿童会模仿,这是所谓的“身教”。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施暴。父母打孩子这在过去的家庭是常有的事(当然现在比过去少的多),为什么没有“培养出”那么多暴力倾向的子女?因为暴力和暴力不同,可能导致儿童暴力的原因是无缘由的经常殴打孩子,这些情况常常发生在父母脾气暴躁的家庭,比如自己不顺心拿孩子出气,酗酒后殴打孩子等,这种情况下打孩子的父母自己还会越打还越生气,孩子怎么回应都不对,甚至会招致更多的殴打,总之就是没有原因孩子随时可能挨打。在外人看来就是虐待。
教育原因。现在的家庭教育与过去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相反的,过去的教育是假定人性善,现在的教育是假定人性恶,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对孩子采取了“狼性”教育。比如说告诉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不让孩子吃亏,使孩子养成暴力习惯。
2、幼儿园、学校原因
一方面的可能是受校园暴力影响,比如我们网上常见多位同学欺负一个同学的视频,都会对儿童造成不利影响;更有可能对儿童造成暴力倾向影响的是儿童长期直接被强者欺凌,这可能来自同学,也可能来自老师,比如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这会导致儿童对比他更弱的对象施暴。
“妈妈再打我一次”或是女孩摔打男婴暴力成因
最近在网上很火的“妈妈再打我一次”漫画,讲述的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挨打,无所适从。很多人把它当做了笑料,这在笔者看来一点都不好笑,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家庭教育意义,那就是漫画以反讽的方式告诉人们不能这样做。就笔者上述分析的情况,无缘无故经常对孩子施暴的家庭环境是最有可能导致青少年暴力的原因!
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放在成年人身上是犯罪的行为,不满14周岁的是绝对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即不按犯罪对待。《治安管理处罚法》亦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根据民事法律规定这个案例中,只有作为法定监护人父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笔者认为本案除可要求一般损害赔偿外,可以提出高额精神损害赔偿。
本案例可能情况会更复杂,我们并不了解女孩成长的背景,笔者只是根据自己了解的心理学知识,浅显地分析其可能成因,并非定论,更无伤害他人之意。愿所有的家庭幸福,社会更和谐。
2013年12月8日星期日
《时事与法律》关注时事法治资讯,解读热点法律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务必保留本文完整性:包括作者署名信息、媒体号信息都不能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