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行?
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商业银行)是经营间接融资业务的,通过储户存款与企业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距赚取利润;而投资银行却是经营直接融资业务的,一般来说,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发放贷款,既不投资,也不是银行,而是为企业提供股票发行、债券发行或公司重组等业务,从中抽取佣金;此外,现代的投资银行还向投资者提供证券经纪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并运用自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或投机交易。
在美国,经营以上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称为投资银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称为证券公司,在欧洲称为商人银行。下面我们用更浅显易懂的语言讲一讲:证券公司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证券公司是中介
证券公司没有信贷模式,它走的是股权模式和债权模式,具有一定的中介职能。也就是说如果融资企业还不上钱,作为中介公司的证券公司是不承担任何风险的,还不上钱是企业的问题,投资人把钱投给了企业,你只能找企业说理去,跟我没关系。你别管我当时给你拉这笔钱的时候,说得多天花乱坠,说这个企业多好,事到临头你是找不着我的,因为合同是你和人家签的,这是本质区别。
商业银行不一样,你把钱存到银行,将来如果企业还不上钱,你可以找银行说理,你可以找银行打官司。但证券公司以及各种各样的资产管理公司,一旦出现金融风险你是找不着他们的,说白了,这些金融公司就是承担一个金融中介的职能。
如果投资人想把钱给证券公司,可以以什么方式给呢?
这个么,可以以债券的方式,也可以以股权的方式给,但本质证券公司最关心的还是佣金。
股权方式怎么整呢?证券公司帮助企业上市,帮助企业在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即首次公开发行(IPO)。对于上市企业,就是用出让股权的方式,从个人客户手中拿钱。个人客户把钱付给了IPO的企业,换取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了股东,期望价格上涨。
证券公司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一方面辅导企业上市,帮助企业规范它的公司结构、历史沿革、财务治理等,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会向广大的投资人推介。投资人会看这家企业大概是什么情况,哪家券商承销发行的,从券商那里拿来相关的资料,投资人自己会研究一下再决定投不投。譬如:这家企业是卖油条的,油条这两年一直卖得不错,未来预期油条市场会有更快的增长,不错,读了券商的报告之后,还觉得不错,于是我一兴奋,就把钱投给了这个企业。当然,证券公司要收取与投/融资规模相应的佣金,这就是一种通过股权投资收取佣金的方式。
发债也是证券公司常用的方式
有时候企业并不想上市,上市之后他的股权就被稀释了,这企业就不是他的了,有可能变成隔壁老王的了,他就不爽。他就想,能不能借钱,这样,他的所有权并不转移,只是在使用权上,向别人借了一笔钱。
这时证券公司就会对他说,那你可以发债,我用债权模式,帮你从债券市场上筹到一笔钱。说白了证券公司还是做那么几件事情,只不过形式变得不一样了,还是会帮企业梳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帮企业确定下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价格,然后把它介绍给广大投资人。投资人一看,这家企业想借钱,是以债券的形式借钱。行,让我看看,我看看这个企业运营得怎么样,企业定什么价格,借钱给多少利息,投资人自己盘算一下,觉得可以,OK,我把钱借给你,是以债券的方式借给你。这时证券公司又承担了一个用债权模式融资的职能。当然,最后还是得收一个佣金的。
证券公司也会通过并购帮企业融资
除了股权、债权两种方式之外,证券公司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帮企业融资,譬如并购。并购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某一家企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经营不善也可能是想要借壳上市,想通过其它的方式把企业卖掉,公司也不会向广大的公开投资者发行,而是卖给了另一家企业。另一家企业可能会发行股票,发行股票之后,在股票市场上圈了一笔钱来收购这家企业,也是有可能的。
并购相对比较复杂,不同的证券机构、不同的券商里并购的部门叫法也不同,有的叫并购部,有的叫购并部,有的高大上点叫M&A。并购其实也只是帮助企业完成融资的一种方法,被收购的企业自然而然收到了一笔钱,也就算拿到融资了。
投资人怎么才能看懂券商出的报告
投资人可以通过这么几种方式去了解券商发布的报告:一种是研究所,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卖方的行研(行业研究),卖方的行研一方面分析目前市场上的行业情况,向基金公司去卖这个报告,告诉你说“隔壁老王总,我发现一只公司股票不错,具体原因是第一、第二、第三等”。基金经理一看,可以,确实不错,那我就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基金经理买这股票,背后实际上就是基金的广大投资人投这支股票。
有的时候,在IPO时,企业也会“借机”找研究所的人帮着“吹捧”一下,向广大的股民介绍一下,为什么推荐的这家IPO公司,股价在上市后能会上涨,未来预期利润会蓬勃增长。通常,投资人一看券商的报告标题就有投资的冲动,作为其他业务的流量入口,研究所在证券行业里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研究报告也被一些投资人研究出了套路(下文摘自互联网),比如:
1.“正如我们此前的预期” - 适用于任何一篇分析文章的开头,暗示对方自己此前的分析是正确的,并让读者能够重视本文的观点。
2.“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 说明此前的预测是错的,但好在错的不是特别离谱,大约误差20%-30%之间吧。
3.“略超预期” - 说明此前的预测大错特错,误差估计在50%-100%之间吧。
4.“大幅超过预期” - 完全算错了,你最好忘了我之前说的是什么,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
5.“尚待确认,有待证实,静待公布” -我们觉得这可能没戏了,但是我们不好意思直接告诉你,就让你等等吧。
6.“且待证实” -我们觉得没戏了,但又怕它突然有戏了,所以很纠结。
7.“XX可期” -我们觉得很有戏,但又怕它突然没戏了,所以不能说的太满。
8.“拐点” -理论上是指趋势反转的那个点。目前为止,没有人猜对过拐点。人们只能事后从图形上才能观察到它的存在。每个分析师都以能抓到 “拐点”为荣。
9.“短期来看,长期来看” -如果你想告诉别人两个完全相反的预测,那么就应该套用这个句式。
10.“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确认” -我们已经踏空很久了,现在终于准备空翻多,希望还能捞到一点。
11.“下跌趋势进一步强化” -我们已经套牢了,现在终于下狠心准备割肉,希望还能保住一点。
12.“下跌就是买入良机” -原本我认为这个股会涨的,没想到推荐之后就一直在跌,没办法,越跌越补吧,希望能摊平成本。
13.“股价凸显估值优势” -我们推荐的股已经跌得就剩裤衩了,到底几倍市盈率才是个底啊??!!
14.“XX值得关注” -吃不准会涨还是会跌,反正不管涨跌,值得关注都是没错的吧。
15.“强烈推荐”-不管最后涨不涨,我是真的建议你买入。
16.“风险提示” -如果最后发现我说错了,你也别怪我没给你风险提示。
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
证券公司还有一种业务叫“资管”(资产管理),资管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说研究所是吸引别人拿钱去进行投资,那么资管就是证券公司拿自己的钱进行投资。证券公司自己也有利润啊,有了利润之后,这个利润可以发工资,当然也可以自己再赚点钱,既然我有这么好的研究团队,为什么不自己研究研究呢?所以证券公司会用资管部的模式自己运作自己手里的这笔钱。资管也是证券公司比较重要的功能。
经纪业务就是收交易佣金
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简单明了:早期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想买股票,就可能要去股票交易大厅,有一个专门的证券营业所。在大厅里会看到一个大屏幕,大屏幕实时更新股票价格信息,买、卖,今天出了几手,涨停、跌停都是在这个大盘上。
现在大家在电脑上、手机上都可以直接下单去炒股票。当时很多人要跑到营业所炒股。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你都要进行股票交易,交易股票的过程中会产生交易佣金,经纪业务就是收交易佣金的。
当然出现了互联网这位券商之后,交易佣金大幅下降了,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就是这么简单,它的收益就是交易佣金。
上面说的是整个证券公司的基本架构。如果我们非要在金融市场上找出两家标志性的机构类型的话,那我们认为银行和证券公司是花样比较多、形式比较复杂、机构比较庞大的两种类型。虽然证券公司的资金规模不是很庞大,但它的专业性比较强,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比较多。如果说银行是金融市场金字塔的底座,那么证券公司就是金字塔塔尖上的明珠。
“投行”确实很挣钱
很多想进金融行业的人都是奔着投行去的,都听说投行特别有钱,一年赚好几十万、上百万。“投行”实际上说的就是证券公司里的IPO部门,是证券公司里的一种业务类型。证券公司的员工收入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业务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到券商里去工作,绝对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只不过,在券商,很多人追求的可能更多的是利益,毕竟薪资高么。
和银行比,银行大而不倒,在银行工作不用担心吃不上饭。可是,证券公司就不是这样了。很有可能在某一天,证券公司的业务突然就萎缩了,某一天又突然蓬勃发展了,在剧烈波动的过程中,你有可能大捞一笔,也有可能被裁员。看市场的“天”吃饭,金融民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