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八千人就掀起的“侯景之乱”:有梁武帝惯着、有内奸勾着

高澄虽然将侯景逐出国境,且逐渐收复了被侯景卖给他方的国土,但只要侯景一日不死,对他依然是个隐患。为了将侯景逼上绝境,高澄再施妙计,打算以几封书信和一个人质骗萧梁与侯景发生内讧,将侯景变成南梁内部的祸水。高澄手上的这个人质,就是寒山之役中俘虏的梁军主帅、梁武帝侄子萧渊明。高澄以此人质为桥梁,跟梁朝大讲和平友好关系。梁武帝起初因大败,折损了十万将士,对高澄主动抛过来的橄榄枝并不感冒。但他听说高澄愿意送侄儿归国,重新修好两国关系后,遂答应了下来。

▲南朝武士形象

当时,侯景盘踞在梁朝与东魏边界附近的寿阳城。这是他被慕容绍宗追杀时,趁寿阳城梁军换防的空挡,强行占领的。之后,梁武帝也没多追究,转而任命侯景为寿阳太守,把寿阳给战败的侯景作为安身之地。南北信使往来,侯景自然坐立不安。

不安之下,侯景不停上书反对梁朝与东魏修好。奈何萧衍不忍两国干戈再起、生灵涂毒,即便如此也不改初衷,坚持讲和。为了稳住侯景,梁武帝承诺道:“朕与你大义已定,岂有成而相纳,败而相弃的道理?”甚至还说过:“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于一物?”

不过,侯景却信不过梁武帝的承诺。于是他假借东魏发了一封信。梁武帝萧衍被侯景伪造的这封信所骗,说的一句话最终逼反了侯景——我侄儿早上被送回来,晚上我就将侯景作为交换品送回去!也就是从这时起,侯景开始为造反做准备。他将寿阳城内所有的居民,悉数招募为兵,并立即停止收取市场税及田租。百姓之女,都被分派给将士们:“属城居民,皆召募为军士,辄停责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

其实,在这期间,梁朝曾有多次机会将侯景叛乱的苗头扼杀于萌芽中。侯景为造反做准备,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引不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揭发侯景有不臣之意的上书一直不断。然而,梁武帝一直用“侯景如今孤危寄命,好比婴儿,正需要喝别人的奶活命,哪里还有余力造反”或“朝廷自有处分,不须汝深忧也”之类的话来敷衍。

如此明目张胆却无人来管,侯景自然更加肆无忌惮了。因此,可以说是梁廷的一味姑息纵容、麻痹大意,酿成了滔天巨祸。公元548年农历七月,侯景在寿阳正式竖起大旗,以清君侧,诛杀朱异在内的三员佞臣的名义起兵反梁,开始了搅乱天下之旅。可是,听到侯景叛乱消息的梁武帝却哈哈一笑。他对人说:“侯景才几百个人,能成什么气候?我折根树枝就能教训他!”豪迈得让人仿佛又看到了昔日那个文武双全的萧衍。然而,他晚年的人生,却不得不为这句话好好付出代价。

▲南朝的重骑兵

不过,轻视归轻视,梁武帝仍然针对侯景叛乱做了一些安排。他令第六子邵陵王萧纶挂帅,领衔四道都督四路并进前去围剿。至于侯景的人头,梁武帝萧衍开出了三千户爵位和一州刺史官位的赏格。这个赏格,深深伤害了侯景的自尊。侯景认为,自己曾是坐拥河南之地的一方霸主,这种赏格远远配不上他的地位。愤怒归愤怒,侯景还是决定忍一时之辱,保存好实力,不与前来讨伐他的邵陵王萧纶硬拼。因此,在军师王伟的策划下,侯景数量并不多的军队犹如隐入丛野的兔子,让猎人萧纶逮不到一点蛛丝马迹。侯景的军队与梁朝军队周旋三个月后,虚晃一枪,突然出现在长江北岸,马首直指萧梁首都——建康。

尽管此时的侯景力量还很薄弱,且当时也没人相信他能对建康城造成威胁,但他自己却不这么想,因为他拥有别人不知道的利器——内应!在叛乱的准备阶段,侯景就四处寻找内应。梁廷内凡有北人背景的,都曾被侯景暗中拉拢过。终于,侯景在萧氏皇族内部找到了一个最佳内应:萧正德。

萧正德是梁武帝萧衍的亲侄子(萧衍六弟萧宏之子)。他的身份和经历可谓相当特殊,因为他早年曾过继给萧衍当儿子。那时,萧衍年过三十依没有儿子。萧衍的正室郗徽给他生了三个女儿,且脾气暴躁,不准他与其他女人来往。但郗徽在萧衍建立萧梁王朝前就去世了。萧衍称帝后,萧衍后宫人马瞬间充实起来,儿子也一个接一个出生。

有了亲生儿子后,萧衍就将养子萧正德送了回去,并立了亲生的萧统为太子。虽然梁武帝后来破例给萧正德封了只有皇子才能享有的爵位作为补偿,但萧正德仍然心怀怨恨,不知感恩,甚至还负气去过北魏,在那里不受待见后才灰溜溜地跑了回来。

萧衍延续了一贯的优容自家亲戚的做法,对萧正德的投敌行为并没有做严厉处罚。孰料,这种处理方法非但没有让萧正德感恩戴德,反而让他的怨恨更深了。自此以后,怨毒的种子就在萧正德腹内发芽,等着报复这个王朝。当侯景派人来与萧正德商议造反,并约定事成之后扶他做皇帝时,萧正德就欣喜若狂地大叫:“侯公之意,暗与吾同,天授我也!”

▲信佛的萧衍

正因为有这个内应,侯景才敢只留下表弟王显贵镇守寿阳对抗邵陵王萧纶的大军,他自己则率主力诈称出去游猎,悄悄离开寿阳,开始了神出鬼没的冒险之旅。该年冬十月,侯景放话说要进攻合肥。正当合肥守军紧张备战时,侯景却暗地里兵锋一转,直杀对长江防线有重要意义的谯州城。谯州城的内奸——担任“助防”一职的董绍打开城门投了侯景,并且将刺史萧泰生擒。侯景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占据了谯州城。

梁武帝听闻谯州失守,才开始着急起来,命太子家令王质率三千人马巡防长江南岸。侯景一刻不停,接着攻打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城内的梁军组织了一次抵抗。太守庄铁的弟弟亲率一支人马夜袭侯景军营。不料,侯景早有准备,偷袭的人马全军覆没。庄铁的母亲痛失一子后,苦劝庄铁投降。侯景为了收买人心,对庄铁的母亲行跪拜礼。庄铁“感动”之下投降了侯景。不过,别认为这庄铁是个感大义之人,他可是缩小版的侯景。

庄铁这个“梁奸”马上为侯景献策:杀过长江,直捣建康,承平太久的梁国不习武事,定会举国震骇,如此,兵不血刃便可成功。如若不然,等朝廷有了准备,只须遣老弱之兵千人据守对岸的登陆点采石,到那时纵有精甲百万,大事亦不得成功。 庄铁此策就是传闻的“黑虎掏心”术,可谓毒辣至极。侯景采纳了他的计策,与内应萧正德做联系后,留下两将镇守历阳,自己率大部队兵临长江。庄铁则兴奋地当起“带路党”为侯景充当向导。

▲披挂重甲的战马

历代从下游北岸渡江的地点有两个:历阳和广陵,但最佳的地点非历阳莫属。《读史方舆纪要》有总结:自古南下渡江从历阳下水的占了九成。历阳是长江江面最窄的地方,几乎肉眼都可以望见对岸的建筑物。如今侯景已占据了历阳,若不严加防守,建康必危。与历阳相对应的南岸登陆地是采石,王质的三千人马就驻扎在那里。

此前,梁武帝曾向羊侃问策,羊侃建议说:“先派两千人急速增援守住采石,再下令已渡江到北岸的讨伐军主帅邵陵王,率兵去攻打侯景的大后方寿阳。如此,侯景进则不得前,退则失去巢穴。他的一帮乌合之众,自然可瓦解。”

如果依照羊侃的策略行事,萧梁王朝的命运,本有可能得以维系——只要派人守好采石,梁廷就有机会将兵乱阻止于大江之外,并且渡江作战向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侯景的运气真是好得出奇——那位国之蠹虫朱异这时跳出来大声宣扬“侯景必无渡江之志”,羊侃的建议因此被搁置!如此巨蠹误国误民,羊侃只能对天长叹:“今兹败矣!”

朱异误国,萧正德则是败国元凶——梁武帝恰恰将建康城的一切军防大事都交给了萧正德处理。萧梁帝国不倒也难了。萧正德准备了几十艘大船,以运载芦苇为名,将侯景大军悉数接应过江。

渡江前,侯景本来还担心驻守采石的三千人马会碍事,事先派了探子乘小船渡江侦察。结果探子的回报令侯景十分兴奋:守军突然都不见了!为何会如此顺利?原本守卫采石的那三千人马哪里去了?原来,萧梁的一位太守看到采石的防守形势后,给梁武帝上书说王质的水军过于羸弱,恐不足以守住采石。梁武帝接受其意见,将王质撤去,改命陈昕(名将陈庆之之子)镇守采石。但梁军素无纪律,王质不等接任者到来,就将军队撤得不剩一兵一卒。于是,在换防部队到达之前,采石就无兵防守,侯景又恰恰在这时渡江!

▲出土的铁面具

不过,侯景渡江而过的军队并不强大,只有八千头戴铁面具的锐卒和数百军马,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建康城。在和平年代,它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但防备情况却很松弛。十月二十五日,侯景那八千戴着铁面具的大军来到台城,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围城之战。这个繁荣之都,因为侯景这个北方来的瘸腿武变成了人间地狱!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宇文若尘。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