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严格的制度所规定的,而且这种制度和季节是分不开的。皇帝按季节穿衣服,它分别是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式样、颜色规格,文饰他都有严格的规定。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服,打猎穿行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种服饰,又有皮、棉、夹、单、纱等冬天夏天的分别。
皇帝的衣服不但种类很多,而且更换频繁。在清宫内不但设有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服饰,而且每天还有一批太监,专门管理皇帝的服饰和穿戴。不仅如此,还建立一种档案叫《穿戴档》,详细记录皇帝每天服饰的穿戴情况。
皇帝朝服
朝服分为冬朝服和夏朝服,同理也有冬朝冠和夏朝冠(大臣也如此,就是影视中为什么大臣帽子有时不同的原因)。
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其基本款式是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上衣衣袖由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三部分组成;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此为乾隆帝冬朝服冬朝冠
此为雍正帝夏朝服夏朝冠
朝服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冬朝服祭祀、圈丘、祈谷用蓝色,朝日用红色,夏朝服常雩(求雨),祭祀时用蓝色,夕月时用月白色,即浅色蓝。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御用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盛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
此为嘉庆帝朝日冬朝服
此为清帝求雨祭祀朝服
此为清帝夕月朝服
此为夏朝服
衮服
衮服(太子的叫龙褂,大臣的叫补服):为石青色,重大典礼时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左肩有日,右肩有月。都为正团龙,太子及诸王公不是,为行龙什么的。
此为乾隆石青衮服
此为顺治帝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据会典记载,清代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的衮服均为石青色,而由于清初冠服制度尚未完善,皇帝的衮服除石青色外也有明黄色。这件衮服是现存清代早期唯一的一件明黄色衮服)
端罩
端罩:满语叫“打呼”,在清代服饰制度中,是一种皇帝、诸王、高级官员等人在冬季时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清帝黑狐皮端罩
吉服
吉服(俗谓龙袍):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衣服,它是级别比较高的一种服装。
清光绪 明黄缎绣五彩云金龙十二章纹夹吉服
缂丝蓝吉服
雍正帝吉服读书像
吉服冠
吉服冠:穿吉服时佩戴的帽子,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
行服
行服:一般是马褂,一般用于外出和打猎。
明黄暗团龙里双喜皮马褂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清康熙
康熙 油绿色云龙纹暗花缎绵行服袍
行服冠
行服冠;穿行服时穿戴,用红缨结顶,前有东珠。不同于吉服冠。
清早期皇帝行服冠
皇帝夏行服冠,清乾隆
常服
常服:与行服差不多,即为平常穿戴,颜色各异。
乾隆帝 酱色暗花缎常服袍
乾隆帝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
甲胄
甲胄:清代帝王尚武,立有大阅、行围制度,清帝及宗室大臣,凡参加此类活动者,都要穿盔甲。清代锁胄分胄衣和围裳两部分,大阅胄与战时所穿甲胄不同,特点是不用金属,而是以锦等丝绸饰以金版纹,代替胄上金属珠。表面鬃漆,前后各有一梁,通体遍钉以镀金铜泡,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镶镀金镂,饰云水龙纹及各色宝石饰件,缀以紫貂毛盔缨,顶镶东珠一颗。乾隆大阅及狩猎时穿用,制作精良,色彩稳重,造型及纹饰极具形式美感。
乾隆帝大阅甲胄
康熙帝大阅甲胄(文:我是三甲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