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新妈看过来:Get聪明宝宝,这才是DHA的正确补法!

有个妈妈问我:我现在怀孕快三个月了,对于DHA的选择非常头疼,看了很多帖子,也百度了很多,现在不确定的就是鱼油DHA和海藻DHA到底哪个更合适孕妇?而且孕妇每日摄入多少毫克的DHA就可以了呢?

最近很多妈妈问我关于DHA补充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来普及一下关于DHA补充的问题。

一、关于补充DHA

DHA就是我们俗称的“脑黄金”,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脑实质、髓鞘化、视网膜的主要材料,是保证神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影响视网膜成熟的关键因素。

2010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专家委员会定义DHA为胎儿和婴儿的“条件必须脂肪酸”。

英国营养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都提倡在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DHA和AA(二十碳四烯酸)。

二、关于DHA补充剂量的相关建议

《中国孕产妇及婴幼儿补充DHA的专家共识》推荐孕妇及乳母DHA每日摄入量为200毫克,并且尽可能多的摄入富含DHA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其间孕妇和乳母膳食DHA摄入量,若不能达到推荐摄入量,可应用DHA补充剂。对于0-3岁婴幼儿,每日DHA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联合脂肪专家委员会2008年建议,孕妇每天DHA和EPA的摄入量为300毫克,其中DHA至少200毫克。

三、关于怎么补充DHA?

1. 饮食补充

(1)适量增加α-亚麻酸含量丰富的食物。

关于营养素补充,当然能食补就优先食补。α-亚麻酸在体内可以转化成DHA,所以可以适量的摄入一些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如亚麻籽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50%-60%)和紫苏油;可以烹调油中增加亚麻籽油。

温馨提示:

① 研究显示膳食中的α-亚麻酸有超过15%-35%被快速氧化代谢为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只有很少量(少于1%)的α-亚麻酸转为DHA,因而不建议单一的通过每天摄入大量的亚麻籽油来补充DHA;

② 不习惯加热后的亚麻籽油的味道的准妈妈,可以直接拌凉菜吃,而且这样还可以减少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破坏。

(2)摄入富含DHA的食物如深海鱼。

建议孕妇和乳母每周吃鱼2-3餐,并且至少1餐是高脂肪的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鳕鱼等,另外每天吃一个鸡蛋,来加强DHA的摄入。

烹调方式建议采用蒸、煮、炖的方式,避免煎炸熏烤,以免DHA氧化。

2. 孕妇奶粉

如果孕妇或乳母的饮食保证不了每天对DHA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喝强化了DHA的孕妇奶粉来补充。

国家标准《GB31601-2015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规定,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的最大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0克,如果是孕期奶粉的话,相当于喝300克的牛奶,如果该孕期奶粉强化了DHA,则可以通过50克孕期奶粉摄入60-200mgDHA。也是符合前面推荐的孕妇或乳母每日摄入量的。

3. 膳食补充剂

如果条件不允许,吃不上亚麻籽油、深海鱼,也喝不上强化了DHA的孕期奶粉,则可以通过补充剂直接补充DHA。当然,不同品牌鱼油补充剂选择DHA含量高低不同,要根据说明书推荐的剂量、随餐吃效果最好。

四、鱼油DHA和海藻DHA到底哪个更合适孕妇

因为DHA的食物来源是富含脂肪的鱼类、海鲜、蛋黄、海藻等,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不同分类的DHA。一般鱼油DHA类保健品以“调节血脂”为主要功能,其中DHA含量较大,远远超过200毫克,不适合孕妇补充DHA,但受国内保健品管理法规限制,,DHA含量适合孕妇的通常不能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以普通食品身份出售,因此,选择DHA补充剂的话,一定得关注品牌、品质,看清楚每日补充剂量。


小TIP:新生儿听到大的声响为什么会全身抖动?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出生不久,无论是在睡觉还是清醒的躺着时,只要听到比较大的响声,就会突然“激灵”一下,全身抖动。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因为孩子没有安全感。

其实,新生儿是在大脑不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出生以后需要继续发育,如神经细胞不断增殖和肥大以使功能健全,营养和支持神经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也在不断增值,同时神经纤维不断增长,与其他神经细胞进行连接,建立神经通路,完成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信息传导。为了加快信息以及反应的传递速度,神经纤维外面需要磷脂进行包裹,这样信息传递的过程不但可以加快速度,而且信息传递的准确,使机体对外界的刺激能迅速而且准确地做出反应,而不至于流失和分散。这个过程在医学上叫做神经系统髓鞘化。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神经系统髓鞘化形成不全,当外界的刺激作用于神经而传入大脑时,因无髓鞘的隔离,兴奋即可传于邻近的纤维,在大脑皮层内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同时,侧记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传导的比较慢,所以小婴儿对于外来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而且泛化,会出现全身抖动。

但是,有的小婴儿在清醒时没有收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全身抖动,这就需要家长高度警惕。因为低血糖或低钙血症也会出现这种行为表现,甚至有可能是某种癫痫或婴儿痉挛症的表现,需要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