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是国际幸福日,那么什么才是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极大充实。幸福不仅是物化,更是精神上的享受。
(图片来自网络)
?幸福就是快乐么?
幸福和快乐是相互关联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两个概念。他们非常相似,都是人的主观愉悦状态。但是幸福是持续的、恒久、巨大的快乐。
快乐侧重于感官的方面满足,幸福则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满足。幸福以快乐为基础而又高于快乐。快乐是人生所必须的,而幸福对人生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快乐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而幸福则直接指向整个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亲子关系对孩子幸福感的影响
随着普遍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其中首要的便是家庭幸福,而亲子关系正是家庭幸福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的加速,代际文化差异的加剧,亲子关系的矛盾日益显现。
研究发现,有近50%的青少年都与父母存在言语和情绪方面的冲突。并且青春期正是冲突的激烈时期,不论在频率还是强度上都达到顶峰。这是为何?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我们不能和睦相处?
望子成龙心理
孩子的成就是父母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最能带给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诚然孩子代表着希望,所有的父母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孩子的成就也是自己的荣耀,但一旦将孩子看作自己的全部,不仅狭窄了自己的幸福之源,也给孩子添加了一份负担。
适度的希望带来动力,过度的期望只会带来压力。生活在重压之下的孩子,没有幸福可言,又何来活力面对挑战呢?相较于父母的满心期待,孩子似乎将学业成就的幸福感更多地归因于外界的评价,而不是如父母所期待的那样,为谋求自我的提升,这种幸福感的真正来源是父母还有老师的夸奖。
很多孩子都认为读书学习是为了父母,自己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真正意义。同样,成绩不好而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也会让他们觉得不幸福,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家的孩子”很失败。
(图片来自网络)
青少年心理生理过渡期
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希望能够和同龄人交流,获得同龄人的认可,但也并不代表会与父母疏远。恰恰相反,此时的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心。然而,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而不是他们的操心,适度的关心能够带来幸福感;过渡的关心,只能带来烦心。
经常会有孩子非常反感父母的唠叨,什么事都要管束自己,丝毫没有自由,这成为孩子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与其相对的一个极端是许多家庭,父母和孩子毫无沟通,父母将沟通不多的原因归咎于一个字“忙”,或者认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不需要过问。
父母并没有听到孩子的心声,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不管怎么成长仍然渴望父母的关心,哪怕是轻拍肩膀的一个动作,都能传递讯息。孩子需要情感的支持,固然“忙”是一个借口,孩子年龄的增长有自己的小秘密也的确不主张强制干涉,即便如此,也绝对不能缺少对孩子情感的关注。
最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的同伴交往空间,他们希望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带来更宽广的视野。然而会有很多家长要干预,“你那个朋友成绩这么差,你不许跟他交朋友”,“你那个同学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个女孩子,不要被她带坏了”……对同伴交往干涉太多,不仅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也可能会带来亲子冲突。
(图片来自网络)
家庭环境
青少年对幸福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包括了父母的相处关系,青少年更容易将幸福与家庭幸福的概念等同。而当问及最不幸福的事件时,家庭中的争执,包括父母间的争吵,亲子间的冲突,都更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幸福感。
青春期的孩子,冷淡的外表是防范,他希望沟通,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他有很多的疑问,却不知该从何启口。因此不要打击孩子的求知欲,也不要嘲笑孩子的无知,更不要轻视孩子的大惊小怪,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也做一个好的示范者。
孩子在成长,需要得到成人般的礼遇,需要别人在乎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家中倡导民主的环境,当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探讨,不要轻易说“应该”、“不对”,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孩子获得尊重的同时,思考你的看法。
青少年毕竟处于未成熟阶段,喜怒哀乐较易在脸上显现,这也正是父母把握孩子情感,适时给予支持的好契机。当孩子难过时,给予爱抚,表明愿意聆听的态度;当孩子欣喜时,一起分享,共同庆祝。
几条增加幸福感的建议
增强亲子有效沟通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关心,注重沟通与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争论要尽可能地对事不对人,且尽量避免并及早化解。研究表明,夫妻感情融洽,则亲子关系和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赏识与真诚的指点,以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健康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调整教养方式
母子关系是孩子对社会感知最早且有重要意义的人际关系,通过对孩子细致的关心、关爱,对丈夫、家人及对亲朋好友的关心,母亲会传输给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孩子今后的合作感和友爱感等良好发展。
良好的父子关系会让孩子对家庭、职业和社会制度持有积极良好的态度。父母之间的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孩子则会表现出对生活的全面适应,并将持续影响孩子的生活模式及风格,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感受到生活幸福的青少年背后都有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
编辑:胡小雨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jia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