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再现“包子雷”,编剧的良心不会痛吗?

今年两会上有关娱乐圈最热点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痛斥小鲜肉。

时下,“小鲜肉”这个词汇似乎已经变成了演技差、找替身、不敬业的代称。

成龙炮轰小鲜肉、吴京炮轰小鲜肉……

难道是娱乐圈新风向?

不过,这些老戏骨们说的也是没毛病。

演员,只有靠实力说话,才能够被人所铭记。

盛世美颜,又能撑多久呢?

另一个就是狠批“抗日神剧”。

而抗日神剧的出现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产业的浮躁,社会大环境的滋养……

前段时间“包子雷”横空出世,甚至一度霸占了微博热搜,豆瓣2.3的低分真是一度刷新了小万的认知。

众人纷纷表示:我们可能欠编剧一座奥斯卡(微笑脸)。

其实抗日电视剧经常出现一些奇葩情节,比如手撕鬼子。

裤裆藏雷。

想必这些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部《敌后便衣队传奇》,里面的情节更是离奇。

小万已经被编剧的想象力深深震撼了!

第一集,我们的编剧大大就放了大招,自称“爆破王”的马洛在红军选拔便衣大队队员时上线。

小万仿佛看到一旁小哥嫌弃的眼神。

“爆破王”掏出随身携带的包子。

表示这不是吃的,是孝敬小鬼子。

然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拿起包子,咬了一口,随手一丢,炸了!

我……的……天……

紧接着,马洛宝贝似的搬出一个大箱子,丢出一颗西红柿,炸了!

掰成两截的黄瓜胡萝卜,炸了!

辣椒,炸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蔬菜雷”。

能吃还能炸。

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too young too naive.

马洛紧接着掏出了一个夜壶,没错就是夜壶,这次是他独创的“尿液触发雷”。

化学不太好的小万已经凌乱了,这都是什么鬼原理?

编剧大大的脑洞已经超越了整个世纪。

我们欠英雄们一句致歉

抗日剧因为此起彼伏的夸张情节被网友戏称为“抗日神剧”。

甚至有了属于自己的百度百科。

本应该是弘扬正能量,歌颂在战争中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影片,却活生生变成了一场闹剧。

披着民族感情的外衣,用性和暴力挑逗观众,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欢乐。

频现于荧屏的抗日“神剧”呈现出一番“奇观”:

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单手掏心、石头打飞机……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消费历史和民族感情?


日本媒体对中国“抗日神剧”的新闻报道页面有超过千名网民跟帖。

其中获得支持最多的跟帖分别是“这个情节有点意思”、“日本电视剧也该这样荒诞”与“不必较真,不过是披着抗日剧外衣的搞笑剧”。

抗战剧《兵出潼关》的导演史晨风,是一个拍了几十年戏的老导演和编剧。

他坦言,如今之所以雷剧、神剧特别多,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想挣快钱,不肯在剧作上下功夫。

做到商业性和审美追求的平衡是很难的,但这不是“堕落”的借口。

其实,随着观众对电视剧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导演与主创团队都开始在积极“去雷化”。

《杀手锏》导演徐宗政,将视角放在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人身上,从他们眼中折射出整个时代对于人们命运、思想、成长的变迁。

《红高粱》导演郑晓龙认为,抗战题材作品应该表现的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而不是对日本人的仇恨。

《飞虎队》导演钱雁秋对此表示如果仍然仅限于打打杀杀的低级描述,这一题材总有一天会被再次伤害。

雷剧或许能带来一时的话题,但是更多的却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英雄们的亵渎。

小万真的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良心抗日剧,更希望抗日剧能早日摘掉“雷剧”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