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届两会“三农”关键词,读懂近15年中国三农趋势

作者:土流网农业站(农事驿站)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小编今天要来对过去15年历届两会的“三农”关键词做一个盘点,回顾过往中国“三农”改革历程,以此侧面呈现近些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趋势。

2002年 食品安全立法、农业应对WTO

2001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良商家在食品生产、制造或制作中使用过期、有毒物品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触目惊心。当年两会,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制定《防止食品污染法》的呼声强烈。

此外,由于我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当时农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国内粮食市场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倒计时。针对如何调整种植结构,改进、提高种植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以适应国际市场环境,与会代表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建立食品安全标准,鼓励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品牌等。

2003年 促农增收、统筹城乡经济

2003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往届对农业的定位与总体思路相比,更强调了对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民增收的重视。

朱镕基总理在当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2003年的政府工作要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2004年 取消农业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原定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设想提前实现。农业税的取消,给中国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温家宝在报告中还说,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他还表示,要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中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根据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学习期间,学生要交纳的费用主要是杂费和课本费。政府一般在当地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

2006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该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力争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2007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2007年两会的一大亮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该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8年 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脱贫

2008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量化指标成为各界关注的亮点: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吨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00万以上。

“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大力增加投入;二要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三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09年 农村土地流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抛荒现象在我国农村日益严重。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土地流转二级市场,因此土地流转相关问题成为2009年两会焦点。

农村抛荒土地该如何有效处理?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扮演什么角色?关于这些问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鼓励企业参与土地流转,适当放宽土地用途,让土地真正活起来,都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政府在其中必须做好协调和监督。

至于土地流转中是否会出现“大地主”?两会代表讨论认为,土地流转不足以构成“大地主”的出现,因为“大地主”出现的前提,必须是有大量农民放弃自己的土地到城市务工,这需要城市化进程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能实现。如果一些地方真的担心会出现“大地主”,可以从政策上给予一些限制,例如家庭经营一般不能够超过多少亩,或者一个农场的经营一般不能超过多少亩。

2010年 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他们约占农民工总数60%以上。没有返乡的愿望,没有务农的技能,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却又不被真正接纳,他们正在遭遇“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和命运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2011年 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主题之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报告里称,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

2012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表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政府报告提出,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13年 新型城镇化、土地确权

新型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李克强同时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土地确权问题也是2013年两会的焦点话题,当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农村土地确权,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两会期间对于农村宅基地确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如何妥善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都有诸多讨论。

2014年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支持和鼓励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这些主题在2014年两会期间得到更多重视,这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逐渐加速。

2015年 农村土地改革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其中,土地改革的问题备受关注,关于土地改革的建议与计策纷出,其中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土地改革话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表示,要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

2016年 精准扶贫、互联网+农业

精准扶贫是去年两会热议的课题,大量两会提案都为此献言献策。提倡产业扶贫,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成为各界共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2016年两会期间很多关于三农的提案都与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有关,如建立全国范围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智慧农业发展、鼓励农村电商等。此外,农村普惠金融也是另一大焦点议题,与会代表提倡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协力打造出更具特色的农业普惠金融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