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由于邮票在收藏领域价值不菲,所以总有一些人用心仿制。尤其是那些极品邮票,和它们“形貌相似”的赝品屡屡在市场上出现,使得邮票购买者们眼花缭乱,只恨自己没有孙大圣的火眼金睛。而当下,造假技术更是先进,那些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的赝品邮票往往会给经验不足的邮票收藏者带来不小损失。
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定制的邮票里面有赝品,就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了,更大的损失是公司的荣誉以及多年沉积下来的客户的流失。所以定制邮票以及相关的邮折和邮册对一个企业的采购或者行政部门来说是极其有考验的,这就需要相关采购人员知道一些能辨别邮票真伪的知识。接下来将通过邮票的版别、纸质、刷色、背胶、孔齿、票幅六个方面来为大家普及一下鉴别邮票真伪的知识。
版别
版别是指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也即邮票采用的印版工艺。我国建国初期采用的是雕刻版、胶版和影写版。赝品邮票一般用胶版工艺印刷,它不具备雕刻版印刷的质感——雕刻版印刷的邮票,摸上去表面有浮雕般的立体感,并且线条轮廓特别清晰。而影写版印刷出来的邮票则具有网纹细、画面细腻柔和、层次分明、墨色厚实的特点。胶版仿制的假邮票在放大镜下观察,不但不具有上述特点,还有露色、叠色等粗糙明显的缺陷。
纸质
我国的邮票用纸是由邮政部门定点由专门厂家生产的。此种纸张的物理特性和外观要求和一般纸张大为不同。它必须在各方面都严格符合邮票制作的特殊性。假邮票的纸张就没有如此考究了,在纸质上必然会存在一些瑕疵,在光泽、硬度、细腻程度等方面和邮票用纸具有明显差别。
刷色
刷色,即邮票印刷产生的票面色彩效果。刷色是印刷工艺、纸张、油墨等诸因素的综合产物,不过主要是由油墨决定。真票一般色相正,色泽浓艳,而假票,由于是用普通油墨来胶印,难免会出现颜色发暗淡,色相不正的状况。而且又会因套色不准而产生叠色、露红(图案和文字伴有彩色暗影),在灯光下还会显现出与真票差异甚大的刷色,透过20倍放大镜观察,图纹往往显示彩色网点。
背胶
邮票的背胶也是进行邮票辨伪的一个有效依据。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邮票以糊精胶来涂刷背胶。糊精胶的特点是胶质光亮、厚实,但发黄。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采用颜色发白、胶层较薄的成胶。而假邮票背胶情况就复杂了:有干脆不涂背胶的,有刷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无粘性涂料完事的,有索性涂上点普通胶水的,由于手法都比较拙劣,所有往往事与愿违,“欲盖弥彰”。
齿孔
邮票印刷厂的打孔设备具有严格的工艺标准,打出来的齿孔形状规则,光洁圆滑,不易仿制。我们在分辨邮票真伪时可将疑点邮票叠放在真邮票上对比一下。当然,真邮票的齿孔也会有尺寸的误差出现,但这种误差是有规律可循的。
票幅
测量票幅的辨伪手法大多应用于那些没有孔齿的邮票。票幅的规格以毫米为单位,知道一套邮票的票幅就可计算出这套邮票四周该有多宽的边沿。经验比较丰富的邮票收藏爱好者能依靠目测识别出被剪去齿孔的假邮票。而新手则需要凭邮票目录上的数据进行规范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