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预测出的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并不准确。这是因为,目前这种预测的前提是,某一物种消失后,它在生物圈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一并消失。
然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物种(比如海洋生物)因某个灾难性事件而从此消失,其它物种会因代偿作用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接替这个空缺。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各有利弊,但是,无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人们目前的预期,即物种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该研究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其第一作者Matthias Schmidt Thomsen,来自南安普顿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他说:“我们一直认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但是,这样的假设并未将生态系统中的代偿反应考虑在内。”
他继续说道:“我们的研究显示,存活下来的物种对新环境做出的反应,可以取代或加速生态系统在物种清除进程中的改变,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
研究人员从爱尔兰的戈尔韦湾海底取样,研究了无脊椎动物(例如蚌、虾和蠕虫)间的物种相互作用。海洋底栖生物对于干扰总是无力招架,因此也极易灭绝。这些海洋生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可以搅动海底的沉积物,也就是所谓的“生物扰动”(bioturbation)。它们在将周围环境中的营养释放给其它生物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团队运队运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物种灭绝后,生物扰动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也模拟了在周围环境改变后,其它生物的反应有哪些细微差别。而生物的反应方向和反应强度取决于代偿类型和灭绝原因。
该文章的另一位作者Clement Garcia博士,是英国洛斯托夫特环境、渔业和水产养殖科学中心的生态学家,他说:“一直以来,人们都对自然栖息地逐渐流失十分关切,这些发现将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过去未知的具体问题,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在环境变化的前提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所在,以及在人类共同努力下,我们又能获得哪些新的机遇。”
该团队的发现对生物资源及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改进预测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模型。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phys,译者 一粒宸,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