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写诗超不过古人?
解筱文
前段时间,我一不小心,被拉进几个有名的诗歌微信群,里面不乏名家。起初,我有些诚恐诚惶,因为很多年不玩文学了,尤其是诗歌。记得少年时期,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首小诗。
在这样的群中,诗友交流作品,相互追捧热赞。认真看过去,这些诗真的谈不上是诗:现代诗如流水账一般乏味,古体诗如打油诗一样滑稽。
有时候,一些人还会发来自以为是的牛作,请我鉴赏点评。更有无趣者,对自己的所谓诗作意淫到极致,眼里甚至不屌古人。
让我违心称赞这些,不符合我的个性。如若真实提点意见建议,肯定会让大家不爽。很多时候,我只好微微一笑。
其实,我心里憋了一句话,没说出去:牛B啥?若在唐朝你就是个渣!
(一)
上个月,某官网在推荐一本关于习总的书时,下方附带的宣传图片场景大意是“唐太宗与大臣议事,虚心纳谏”。网上虽有小的异议,但对大唐盛世的仰望之情,却是一致吻合。因为,“中国梦”所向,不就是一个现代中国的“盛唐梦”?
有着289年历史,特别是30多年盛世的唐朝,在中华史中只是短暂的时段,但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时代。这种强盛是有理由的。单从唐诗的历史中,从流芳的5.5万首诗歌中,后世的人们就足矣感受到。
开明的思想和盛世经济之下,唐代的人荡漾天地间,以最纯美、最耀眼、最具魅力的表达,迸射出心灵的华章,以穿透时空的诗意,旷世激荡的抒写,浸润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田。
这不是几个人在诗坛战斗的时代,而是三个世纪间唐人的日常生活。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诗歌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在流传至今的唐诗中,闪现着3600多名诗歌作者,放在现在,个个堪为大师,其中独具风格的一流大师就有60多位。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代,诗歌的精神殿堂。毫不夸张地讲,唐朝之后,已基本无诗歌!
(二)
我说唐之后,再无诗歌。意思是,再没有了如此才情的诗歌创作群体,也再难有如此文艺的时代。这也是当代所谓诗人的悲哀。因为,今天不可避免的进入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功利至上,活在当下。诗歌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用。
要在唐朝,一首无意的佳作,或许还能意外获得高官厚禄。在今天,即使有人写出上千行的巨诗,吹捧这个时代,到处费力传播,也只是个鲜有人问津的“渣”诗。
话说唐德宗年间,著名诗人韩翃已至晚年,靠给一节度使当幕僚为生。有天夜里京城来使者道贺,称他被任命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这官职,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韩翃惊讶地认为,可能弄错了。
使者道出实情:制诰缺人,中书省两度拟好人选呈上,都不合皇上的意,只好径直请示皇上,皇上答复是给韩翃。除该韩翃之外,还有一同名同姓的,是江淮刺史。中书省遂将两人同时呈上。皇上御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道:“与此韩翃”。
皇上御批的诗歌,正是韩翃的诗作《寒食》。闻此,韩翃立即收拾,随使者星夜上路,奔向京城。
唐朝就是一个诗的王朝。《全唐诗》收录太宗李世民的精品诗歌98首,不仅如此,还收录了李治、李隆基、李亨、武则天、李贤等皇帝和政要的一些诗篇。可以说,在唐朝,如果不能写得一首好诗,当个政府要员都不易。
看看太宗李世民是如何赋诗赞他的宰相房玄龄的:“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这首诗不显山不露水,赞扬房玄龄不事游乐,无意求仙,勤奋执业,为国求贤。
这是一个真正诗的国度,诗性沐浴出大智慧。君王不但得不到更多的属下迎奉,还会经常被魏征之类的臣子直言“顶撞”,反而还要情不自禁写诗拍拍臣子的马屁。反正我是被感动了。
(三)
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时代,如何对待诗人,其实就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气度。当代一些所谓的诗人,抱怨这个时代无人读诗、诗人得不到尊重时,也不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些什么?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有著名作家、诗人呕心沥血创作了一首《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的诗,全文如是:
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这样的诗,这样的诗人,应该讲,表达的主题、方向和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艺术性去了哪里?太差了!
再看一首近期的新诗:“两学一做教育紧,增强忧患纪律精。继承发扬好传统,从严治党固本基。”这是诗吗?我真的被吓住了!
这样的诗,这样的诗人,何以得到尊重?真正的诗人不复再,诗意环境早已破裂,这些人还不如好好写其他文字,莫乱作诗,勿惹人笑。
若新闻叙事的现代诗歌不会写,向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好好学习学习。白居易,作为堂堂的唐王朝官员,不维护体制,却敢于秉笔直书历史,多次以诗歌这样的艺术手法写新闻特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创作长诗《长恨歌》,斥责皇上贪好女色。
这要放在后世,很可能会“诛灭”,即就是在现在,有人对一些地方进行舆论监督报道,很可能遭遇“跨省追捕”。而在唐朝,这样的诗篇却风行天下,远播异国。
更为难得的是,白居易逝世后,唐宣宗哀伤不已,亲自写了一首诗歌吊祭: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所以,真正的诗人,迟早是受人尊重的。
(四)
唐朝的一些诗人,绝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弱不禁风”的文人,叽叽歪歪,幽怨自怜,闭门创作,很多还是治国安邦之才,或文武兼备之人。写诗只是他们的顺便而为。
姚崇文武双全,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两次被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姚崇的诗作,《全唐文》存有一卷。唐朝杰出诗人元稹在其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中借一个老人的见闻经历,热情地歌颂了造就开元盛世的大唐名相姚崇。毛泽东批注《新唐书·姚崇传》:“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
其实,整个唐朝,几乎所有的国家要员都是诗人。姚崇之外,张九龄、房玄龄、武元衡、牛僧孺、李绅等政要诗人方队璀璨整个唐王朝的星空。
中下级官员、将士中也不乏著名诗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杨炯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这是李益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是王昌龄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这是岑参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这是高适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这是李白
……
唐朝,是诗的自觉时代,诗的意蕴和力量深入国民之精神。官员体系中也如此,草野之下更是如此。倘若让今天的当代著名作家、著名诗人穿越过去,一定会自惭形秽,诗作拿出来,一些人的作品恐怕都会让人笑掉牙。
唐人好客,举国上下,处处筵宴,处处笙歌。这些时候,往往是赋诗的最好佳境。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是唐诗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筵宴上,众人或联句赋诗,或分韵限时,或命题歌咏,或和诗次韵。如果不谙熟诗歌,不通略音律,这样的场景下,是无法赴会,无法吃饭饮酒的。很可能一句话都开不了口,一杯酒都劝不出去。
看看李白在筵宴上的表现就知道这一盛况。他即兴间一首《将进酒》长诗,飞腾跃动时空,能不让人痛饮?随意挑几句,都是绝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人不能没有诗歌,诗歌是唐人生命最重要的存在方式。诗歌是唐朝站在当时世界发展巅峰最亢亮的精神吟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展高度证明。而不是现今世界物化产物GDP规模的王道指向。
讲一个小故事,来看看唐朝诗歌影响力和国民素质如何。
李涉,这个诗人的名字,一般人很陌生吧?他也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官至国子博士。
李涉一次坐船从九江东下至浣口,刚泊岸。忽然来了一伙强盗冲上船来,李涉随行大惊,连呼李涉。贼首听得李涉之名。便说,如果是李涉博士,我们就不打劫他的金银财帛。久闻他的诗名,今日相逢,只求他能赠送一首诗。
于是,李涉便给这伙强盗赠了一首绝句:“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强盗头目得此诗非常高兴,不但没有抢李涉的钱财,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当然,这件事之后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结局:贼首韦氏从此金盆洗手,去了罗浮山隐居。
这个故事不是瞎诌,是有记载的,出自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一书。
想想看,一个强盗都如此顶礼诗歌、膜拜诗者的王朝,其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读唐诗,我最推崇的就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这首深沉悲壮的千古绝唱,仿佛也从另外一个视野,早已揭示了唐诗巅峰雄高的地位和诗歌来世的宿命。
诗歌是永远的唐朝高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礼赞。
今天的诗歌,尤其现代诗,难以表达当代中国巨量变迁的发展。这,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
这个时代,曲折的探索与复兴的理想同在,伟大的创造与诺大的梦想并行。现实的丰富超越了当下所有的艺术表达形态,呈现出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气象。
这个时代,理应创造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样式和伟大作品。而实际上,却很少能看到。有的只是批着艺术外衣的材料语言、模式人物、空洞内容、可憎面目。
习总的多次讲话中广泛用典,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艺座谈会大量列举中外文化名人及作品。他讲“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并倡导“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标志性的引领和召唤。
但是,当代的文艺战线,尤其体制内的文艺从业者,太弱,难以撑起这一伟大的梦想。无论牛B的作者,还是所谓的优秀作品,很多从根本上讲,其实都是个“渣”!
曾入围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岭南诗》,我挑几句所谓的佳句,大家感受一下:
“国民党共产党,开天辟地。讲习所黄埔军,众志成城。陈独秀孙逸仙,国共合作。蒋中正毛泽东,兄弟并肩。”
所以,幼儿期的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在中国梦进发的路上,渣们终将远去,中国文艺迟早得迎来一个井喷的壮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