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更容易骨折?

李奶奶今年60岁,帮助上班的儿子照顾2岁的孙子小明。小明喜欢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处攀爬玩耍,李奶奶总是很担心小明的安全。一次,眼看小明就要从半米多高的健身器上摔下来了,李奶奶赶忙冲过去,一不小心崴了脚摔倒在了地上。结果,小明摔下来哇哇大哭;李奶奶想起身却起不来。李奶奶骨折住院了,小明却什么事儿也没有。

到底是什么原因,摔下来的小明骨头没事儿,李奶奶在平地上走还能摔断腿呢?这是由幼儿和老年人骨成分的差异造成的。骨中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存在使骨具有一定的韧性;各类无机盐的存在使骨的质地坚硬。青壮年人骨中无机物含量约为2/3,有机物含量为1/3,这使得成年人的骨骼既坚硬又有韧性。幼年个体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相对成年人要高,超过1/3,所以小孩子的骨韧性大,不亦骨折。而老年个体的骨中无机物的含量相对更高,超过2/3,脆性增强,发生骨折的概率增大。所以,奶奶住院了,小孙子只不过摔疼了而已。李奶奶住了一周的院后,在家中静养,耽误了照顾孙子,还要请人照顾自己。李奶奶整日里着急,这摔断了的腿还能不能好啊?

骨一旦受到损伤,及时救治是可以恢复的。这与骨的结构密切相关。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位于骨的最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骨膜上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上有一些特殊细胞即成骨细胞,幼年期直接参与骨的生成;成年时转为静止状态。但是,骨一旦发生损伤,如骨折,骨膜就会重新参与骨相应部位的修复愈合。当然,老年人骨受到损伤也是可以修复的,只不过比年轻人要慢一些。

图1 长骨的结构

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质地坚硬致密,耐压性较大,能够增加骨的强度;骨松质分布于骨密质内侧,呈海绵状,能够降低骨的重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质会变得疏松,骨的强度下降,发生骨折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老年人和骨损伤的人要注意补充钙质等营养,增强骨的强度,保持骨的健康。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婴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机体失血时,有的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完成造血功能后恢复为黄骨髓。

如果李奶奶了解了骨的成分和结构的相关知识,以后再照顾孩子的时候应该不会像之前那样担心了吧。不能因为心急不顾自己的安全,既受了罪又耽误了照看孩子,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这样的“意外”还是不要发生的好。希望我们大家,特别是爷爷奶奶们,能够加强锻炼,增强营养,保持健康的骨骼和身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稿人:江建敏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