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做对了奖励,做错了就罚」似乎是件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小孩哪有可能不做错事呢,罚到ta长记性就好了的。
可万一你撞上自家小盆友照着电视里打打闹闹去欺负别人,你真的能用一顿打骂就让ta“改邪归正”吗?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场景,你家宝宝学着电视里的中二病招式欺负人,被你逮了个正着,你决定给这个小崽子一点教训让ta长长记性,然而一顿胖揍之后会发生什么?
可能一:愧疚宝宝充分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一个积极向上的花骨朵
可能二:好学宝宝成功解锁新的侵犯方式,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或在与家长的真人PK中摸索出更为“实用”、隐蔽的“技能”
可能三:硬骨头宝宝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原本是小打小闹,下回暗暗决定不玩大点对不起自己挨的这顿批
……
你家小孩会突变成哪种你知道吗,你敢赌吗?
不客气地说,学乖了的都是万幸,要是就这样被你带错了路,那你和电视有什么差别?你还是真人版的,更全方位更清晰!
用惩罚来阻止侵犯,能起到的作用小的可怜,哪怕只是想要成功威慑一下对方,也得先满足两个条件:
惩罚迅速:首先你得惩罚迅速,一经发现立马查处。你要想先拿个小本本记下,等到哪天想起来再罚,那可没用,谁还记得你翻的是哪本旧帐?
不可避免:说了有错就罚那就一定得罚!什么将功补过、初犯从轻搁这里就是在扯淡。一旦让人有「只要我之后表现好,之前犯多大的事儿都能掀过去」的想法,那就没救了,大人们到时候自己咽苦果吧。
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
心理学家通常把有侵犯倾向的人们划成两类,一种是“控制不足”,一种是“控制过分”。
简单来说,前者就是平常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形象,后者则是将自己隐藏得很好、可是一犯错就是罪大恶极的角色,纵观近几年的校园案件,我想不用我说你也能判断出哪种更可怕。#可怕的是后者对“惩罚”基本免疫
不赞同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小盆友,除了效果不好外,更重要且糟糕的一点是家庭暴力是会遗传的——
研究显示,不论男女,儿童期曾受过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自己能享受子子孙孙鸡飞狗跳、家宅不宁的生活,那请继续你的表演;否则就收好你手中的“武器”、淬毒的语言和像在面对仇人般的脸,不要让自己可怜到只能对家人使用“强权”,况且你根本不会知道当你恨铁不成钢地怒吼“知道错了吗”时,回你的那句“知道了”到底是知道错了,还是知道以后怎么做才能不被你发现了。
33IQ,在线思维训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