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速读还是精读呢?这个问题在各种读书的场合都存在争议,有时候速读的爱好者对精读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他们读得太慢,导致阅读量太少,知识面不足。而精读者对速读者也经常是不以为然,认为他们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书量虽然大却不求甚解,甚至断章取义,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其实精读还是速读,两者对读书的解读只是各有侧重而已,无论是追求阅读量还是追求精益求精,从阅读的本质目的来说都没有错。我认为速读与精读之间并不是天使与魔鬼的天堑般区别,它们绝不是格格不入,它们只是硬币的正反两面。无论我们觉得自己喜欢的是哪一面,实际上,当我们选择了拾起这枚硬币的一面时,也就同时拾起了硬币的另一面。所以你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只拥有其中的一部分吗?我们不过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读法而已。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速读与精读适用的情况。
一、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选择: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书分为八大类:实用类、小说类、诗歌类、历史类、传记类、文摘类、社科类、哲学类。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类,一是实用类,如《这样读书就够了》用于提高能力。二是休闲类,如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用于娱悦身心。三是论述类,如《资本论》,用于理论研究。
实用类的书先速读,我们说的实用是对自己而言,是说我们觉得它实用不实用。即使作者讲了真理千千万,但事实上我们当前一点儿也用不上,甚至是书中的内容都是适用以前社会环境的过期办法,我们去精读岂不是在浪费生命?因此我们用速读就是为了找到那些实用的部分,然后再抽出时间去精读这部分就够了。精彩的小说要精读,虽然这类书是娱乐放松类的,但是如果你不愿意认真的体会作者的心境与构思,那么也不会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比如读一本悬疑类的小说,我们总是跳过作者精心设下的迷雾,那不如直接去看个结局,可是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看结局,那还不如直接就不要读了,这样还省点精力和时间。至于论述类和实用类相仿。我们自己对书的要求最重要,要研究某个理论请精读,想扩展知识面那速读就够了。
二、能力不同读者的选择:当很多初读者一听说某某大神一年读了上百甚至上千本书,惊的目瞪口呆,视为天人,拜服不已。其实这些事都不需要羡慕,这只是一种锻炼和积累出来的能力而不是天生的禀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上的事经历得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了”。刚开
始读书或刚开始重新读书,你见到的知识当然都觉得很新鲜了,这个也不错,那个也真好,然后这个记下那个划划,你的阅读速度自然是快不了了。
而那些大神级的人物,在多年的阅读中早已积累了数百数千本的知识量。很多书只要看看前言、目录和书评就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了。想象一下,对于早已了解的知识,你会费很大的劲去阅读吗?复习自然比新学要快得多,等看到有些确实是创新的内容时再慢一点好了,其余内容一目十行就结束了。这就是大神们一天一本乃至N本书的秘密。
速读一是要靠练习;二来自于积累,精读的书多了,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三、不同读书目的的选择:不同的书籍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因为目的对于读书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到底是书本在服务你,还是你在服务书本?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自己为中心?这个看似简单的阅读基本观点事实上决定了我们选择哪一种的阅读法。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了解一本书(以知识为中心,比如说考试,比如说过级),那么我们必须选择精读,因为漏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我们都可能挂科,有可能落榜,这时候书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仆人,它说什么我们就得记什么写什么。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找出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注意:这个目的与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可能天差地别,甚至毫不相干),那么地位就完完全全倒过来了,我们成为了主人,现在这本书是在我们服务,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速读,迅速剔除那些作者想写,但是我们并不想读的内容,从而找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不同目的决定是精读还是速读,如果我们连目的都没有搞明白,那么也就不要谈什么精读还是速读的选择了。
除此之外,在不同环境、不同心情等情况下,我们对速读和精读的选择都会有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是硬币的两面,我们永远不可能只用一面而抛弃另一面。
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