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公元前227年,荆轲高唱着《易水歌》,诀别太子丹,带着刺杀秦王的使命,义无反顾地向咸阳进发。
但精心策划的行动最终失败,荆轲身死他乡,留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那么,荆轲处心积虑的刺杀行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刺秦行动失败后,另一位剑客鲁句践说了一句“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可见,荆轲的失败在于其剑术不精,武艺平常。我们根据《史记》扣人心弦的描写,再回到那惊心动魄的现场,看看荆轲的武艺到底如何?
(图)荆轲刺秦王
一、没有一击必杀的剑术
当荆轲把地图慢慢卷开,露出那把天下最锋利而且涂抹了剧毒的匕首时,刺杀行动正式上演。
《史记》写道,“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秦王近在咫尺,机会转瞬即逝,作为刺客,要的就是一击必杀。荆轲的刺杀手段很简单,左手执秦王之衣袖,右手持匕首直刺。这个方法,荆轲给樊於期也曾说过,“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从中可以推测,荆轲为此演练过多次。
荆轲图谋已久,秦王猝不及防,但荆轲竟然没有得手,只扯断了秦王的一截袖子。
与其说秦王反应敏捷,不如说荆轲出手太慢。
按照荆轲的说法,他在挟持还是刺杀的选择上,有了一丝犹豫,导致一击不中,但客观原因却是剑术不精,功夫不到家。
二、没有逐电追风的身手
荆轲一击不成,仍有刺杀的机会。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荆轲见秦王逃过一劫,立即持刀在后面追杀,秦王则绕着柱子逃命。
如果是一个绝世高手,这段时间足够完成刺杀。但荆轲却没有追到秦王,只是一前一后绕着柱子快速转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从而可见,荆轲身手一般,身无绝技。
(图)荆轲,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
三、没有闪转腾挪的武艺
荆轲不仅没有追上秦王,反而被秦王的专用医生夏无且扔过来的一个药囊干扰,让秦王有了拔剑的机会。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作为一个剑客,小小的囊袋怎能让他停步,或一脚踢飞,或敏捷躲过,继续追杀。
但可惜的是,荆轲或许是被药囊打中了,竟然停了下来。
而这一停,得以让秦王拔剑在手。从那时起,形势发生了逆转,优势从荆轲转向了秦王。
从这个细节也可看出,荆轲的武艺真是一般得很,连一个常人扔过来的药囊也躲不过。
四、没有搏击对打的功夫
秦王拔出长剑之后,荆轲手中虽然只是短短的匕首,但总能对打几个回合,即便不能取胜,也应有激烈的搏击过程。
但面对秦王的长剑,荆轲却只有招架之功,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秦王挥手一剑,便砍断了荆轲的左腿,又连续七剑,导致荆轲八处受伤。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由此可见,荆轲对打能力极弱,功夫十分平常。
当年聂政刺杀韩国宰相侠累后,又连续击杀了几十个侍卫,方才自毁容貌,自杀而死,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图)秦始皇
五、没有飞刀夺命的本领
荆轲在受伤的情况下,还有最后一招,那就是把匕首当做飞刀使用。要知道,荆轲手中拿的匕首,来自于赵国铸剑名家徐夫人,号称当世最锋利的兵器,而且涂抹了毒药,见血封喉,碰着即死。
荆轲眼见自己受伤,不能追杀秦王,随即把手一挥,一把飞刀向秦王刺去。
但可惜的是,荆轲的飞刀术也没有练好,飞刀没有击中秦王,只是击中了柱子。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就这样,荆轲丧失了最后一次机会,最终被杀。
通过复盘,荆轲的武艺平常,身手一般。
荆轲曾经和另一位剑客盖聂论过剑术,由于他说的有不对的地方,遭到了盖聂的怒目而视,也从侧面得出结论,荆轲的剑术很一般。
(图)影视形象,荆轲
“白日苍茫落易水,悲风动地萧条起。荆卿入秦功不成,遗憾骊山暮烟紫”。
荆轲虽然剑术不精,武艺平常,没有改写历史,但他那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却给人带来很大的激励和鼓舞,千年而下,咏叹不绝。
历史大学堂专栏作者:李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