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散发出的香气、制成的食品在地中海周边地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罗马人食用香料并把这看成是文明饮食的标志,在罗马人的葬礼上香料也必不可少。罗马人热衷于火葬,他们的葬礼上肉桂是主角,罗马人相信火葬配上肉桂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将象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所以无论罗马帝国的国势如何变化,罗马人对香料的热爱始终如一。甚至向某人涂抹香料和供奉香火,在罗马就是称王的前提。
公元前46年,凯撒被刺杀前,罗马的民众就把自发地给他献上香料,对他熏香,这彻底激怒了共和派。罗马内战后屋大维成了赢家,自他开始罗马皇帝就彻底享有像神灵一样的香料待遇。对于宗教信念强烈的犹太教、基督教信徒来说向罗马皇帝的画像焚香是不虔诚的表现,这是罗马帝国很多流血事件的起因。
另外,香料在近代以前绝不是仅仅是保存肉类的调料,因为它的价值要比肉类要高的的多,这么做好比在廉价布鞋上镶嵌钻石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屋大维
欧洲古代香料最便宜的时代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和帝国早期,当时罗马中产阶级也能品尝到香料的味道,驻扎在不列颠的罗马士兵也有拿香料发工资的历史。到了公元3世纪,安息波斯逐渐垄断了香料、丝绸转口贸易。香料在西方的价格因此一路走高,在公元3世纪时,一公斤黄金可以兑换90公斤香料,到了阿拉里克围城的年代里显然香料已经和黄金等值。按照普林尼的说法,罗马帝国每年要花上一亿银币来进口香料。罗马人这种对香料的狂热一直维持到罗马帝国的统治在欧洲崩溃。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拜占庭帝国依旧把持着西方的香料贸易。香料贸易给拜占庭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以至于拜占庭帝国认为自己可以凭借财富永恒不朽。在早年西方的香料贸易还有一个主角就是犹太商人。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统治崩溃后,犹太人被禁止从事农业、手工业,而遍布东西方的犹太社团为犹太人贩运香料提供了条件,因此凭借着香料贸易犹太人成了精明商人的代名词。
▲《恺撒之死》
到了中世纪,香料的作用就更加广泛。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散发出恶臭的尸体是灵魂堕落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圣洁的灵魂即使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发出香料的味道,这使得基督教会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这个传说最早是基督教圣徒的专利,后来也波及到立下赫赫战功的贵族骑士,《罗兰之歌》中圣罗兰死后他的尸体就被香料保存。公元814年,罗兰的主君查理曼大帝(罗兰是虚构人物,查理曼可是货真价实)死后遗体是用香料涂抹了一遍。公元973年,战胜过马扎尔人的奥托大帝也享受了这个待遇。有这两个大帝级人物带头,欧洲的国王们纷纷效仿。收复耶路撒冷的鲍德温一世也认为自己的功业配的上这种待遇,因此他临终前也下令自己的部下必须照查理曼大帝的方法处理自己的尸首。征服苏格兰和威尔士的爱德华一世(就是《勇敢的心》中的反派)和英法百年战争中主角之一亨利五世都获取了这种荣耀。
▲查理曼大帝,他也是扑克上红桃K的原型
如果找不到足够的香料,欧洲上层阶级的尸体处理方式就要大打折扣了。1167年,科隆大主教霍金纳德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去世,周围找不到香料师傅,他的随从只好找来一口大锅,想用白水煮熟霍金纳德尸体的方法防治尸体发臭。结果随从煮肉的手艺也很差,大主教肉被煮得稀烂,成了一锅肉汤,只留下了一副骨架。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