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一英语的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其实是非常糟糕的,因为没有任何的成就感而言。
前些时日我在复旦上课,就顺道去复旦出版社的书店里看书,瞥见了大一时候用的精读教材,顺手拿来一翻,才发现其中的洞天别样,有 Bill Bryson, Virginia Woolf, George Orwell,Ernest Hemingway 的很多篇目,这些作者对我大一的我,皆不识庐山面目,现在看来,各个都是健笔文胆。
那个时候老师上课,也不去分析语法,也没有过多的处理生词,我甚至都记不得这些老师是怎么上这些课了。唯一有印象的是,南大期末考试前大概放了半个月的复习假,我为了备考熟悉这些课文,拿出中学学英语的老办法,录成磁带,自己反复听。不料考试的时候,我那些复习的东西都未出现在卷面上。
现在想来,这种糟糕的学习经历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用力过猛。我那是跟很多同学一样,学英文还是希望自己在期末考上取得好成绩的,所以文章扣的太细,少了格局,这么多好的篇目,我竟然没有去看他们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而是硬生生的去记了些单词而已。学习英语,精泛两件事情必须结合起来,在精读的基础之上一定要大量广泛的做泛读,这样才能把语言学活、用活。
第二个原因是自己心中还是比较着急。半年前有一个刚上大一的小同学问我,如何在英语专业中迅速找到突破的方向。我从他的提问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英语专业设置了 4 年是有道理的,而且英语系的绝大多数老师不会像中学老师那样,每一个学期给你设定一个学习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来考核你,他们不会说:这道题我们不考,留着大二学,他们一出手就是按照他们的最高标准来衡量你,来要求你。所以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并且做到闻过则喜。如果我们设定英语学习的时间是一年,必然需要一个清晰的,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一些国际标准化的英语考试(TOEFL,IELTS 等等),或者一些职业英语考试,例如高口,BEC 高级,或者是翻译资格考试等等。但如果我们把学好英文的时间设置为10年,我觉得并不需要那么着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即可。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先设立一个短期目标,达到之后再去谋求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这一点都不矛盾。去年我考了三次雅思,完全裸考,阅读和听力次次都是 9 分,尤其是阅读,基本提前半个小时做完;但是多年前我就取得的口语 8 分,这回竟然考到第三次才出现,前两次都是 7 和 7.5;写作更是莫名惊诧,今年第一次竟然考了 6.5,愧对江东父老。后来仔细一想,倒也正常。虽说裸考,但是平时给学生讲莎士比亚、西方哲学、《经济学人》,阅读的总量比大学时代只多不少,听力一直都在看 BBC 的纪录片和英国议会辩论,所以也毫无压力,反而是口语与写作平日练得极少。
朱熹的读书理念供诸君参考:为学譬如敖肉,先猛火煮,再慢火温。我在大学时猛火煮了两次,一次是在大一的寒假从图书馆借了一本 The Oxford Book of Essays*, 大致 700 页,寒假 20 天全读完,气冲霄汉。开学之后,交上去的作业,老师明显改动的地方少了。另外一次是在大一暑假,去上海新东方学托福,一口气背完了托福单词书,并且刷了30多套题,后来发现考试正确率高了很多,后来才知道系里老师期末出题偷懒,有时候直接拿托福题。
*很多同学在后台给我留言让我推荐英语学习的书籍,请仔细看我前面8篇文章中标红的部分,全部都是我认为非常不错的书。
至于背单词这个事儿,我倒是要为其正名一二,单词要么不背,要背就要好好背。
背单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短时间内背大量的单词,然后反复重复,比如 10000 个单词,每天1000 个,十天背完,然后重复巩固 10 遍。就是这个简单的算术题,不用牵扯什么艾宾浩斯曲线,就是背完忘,忘完背,然后再忘,然后再背。至于词根词缀、联想记忆,还是死记硬背,都不是大问题。
背单词不是背字典,一个单词先记住一个意思就阿弥陀佛了。可以随手抄写,但是不要入魔。
背了单词就要用,不用忘的特别快。所以背单词我推荐两个路径:1. 考托福、GRE、雅思去背单词,因为那些单词是你在题目中会看到的,有助于你记忆;2. 背国外的单词书,因为单词书有配套的练习,记得拿铅笔做,做完了还可以擦,因为至少要背个 10 回呢。
推荐几本我觉得我不错的国外单词书:
1. Word Power Made Easy
2. Verbal Advantage
3. Word Smart
4. The Vocabulary Builder
国外单词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用英语解释英语,这样很多词的 subtlety 就能区别出来了。
还有两本国内老师编辑的,完全不输给以上四本的。前者是我的好朋友陈琦老师写的,写得很扎实。
1. 《GRE核心词汇助记与精练》
2. 《寄托蓝宝书》
以上的这些单词书,都有一个特点:有练习。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背词的效率。
从大二开始,我的英文学习,基本上就缓过来一口气,心情也不那么着急了,看的课外书也越来越多,算是进入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