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学习上大学,之后想去美国工作,常见有如下几种方式,跨国企业内转岗调动、国内直接申请国外工作机会、国内的企业外派到国外、先过去美国后找工作。本篇说的是国内直接申请国外工作机会,以下为正文
科技(IT+数学/统计等理工科)领域,美国还是需要大量从中国和印度招人,这里的“大量”,是每年好几万的概念(具体数字我没查,3-5万?)。所以在这个细分市场,形势不会那么紧张,而且在硅谷,对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需求一直很旺盛。
基本流程
1、面试成功,给offer。
2、公司向美国劳工部门申请名额;如果成功,会寄过来一些法律文件,I-797之类,现在可以不研究。
3、申请签证,出行。
第三步跟自己出国旅行一样准备就行,第二步,一般公司会聘一个律师来处理,自己跟着做准备材料就是,现在不必操心。其实关键是第一步,而这就跟我们找任何一份工作一样,找机会,准备面试。
我说跟国内找工作一样,是因为,即使我能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在国内面试其他企业,也一样存在被刷的可能。每个人需要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去美国找,不比国内易,也不比国内难。
查了下个人记录,都是去年(2011年)的事:
4月初去美国开会,拉斯维加斯,在会场上见到我现在的老板,闲聊了一会。
同年5月,上旬,一位在加州的朋友问我感不感兴趣去美国工作,他几年前从法国去的美国,正要辞职,想让我顶替。我当然来了兴致,就一直跟加州联系。由于最终没有接受加州的offer,这一支的故事就不讲了(后来我再把这个职位推荐了一个去美国旅行兼找机会的朋友,可惜未成)。
5月中旬,我写邮件问北卡,就是我现在的单位,有没有空缺职位。
北卡这边到7月初才给我答复,说可以看看。7月中旬我正式提交简历,而这之前我给他们看过我的博客之类。
北卡的面试在8月初,谈过两轮,用了电话+Skype视频。8月底正式拿到offer。这是第一阶段。
然后就一直跟公司请的律师联系,准备各种第二阶段的材料(学历证明之类),到11月初,正式拿到美国劳工部门的类似批文,叫做I-797的表格。有了这份表格,我就可以去美国大使馆申请签证了。
第三阶段,我12月中旬拿到签证,2012年1月1号离开的北京。然后我在原单位的最后一天是2011年12月31号(实际上31号我请了一天年假,所以物理存在的最后一天是30号)。
现在回顾一下,我拿北卡的offer时间(8月份)有点晚,在第二阶段,公司多花了几千块钱,在劳工部办了一个所谓快速审批的服务,所以能够在11月份审批下来(到那个时候,年度份额可能都快用完了)。要是上半年拿到offer,下半年准备材料,时间就比较松快些。
学历
教育背景很重要,本科以上吧:从信号传递的角度来看,硕士拿出来就比本科要好听些,博士更要比硕士好看,而且大量集中在上面提到的IT+数学/统计等理工科里面。当我提到大量、大多,就是从整个人群里,那个群体的机会大些。如果你不处在这个胜算大的群体里,你就需要在其他方面有超强的资质来补充。
然后毕业院校,我的感觉是不那么重要。毕业于北大清华当然是加分项目,但是大多数人不是从那里毕业的。美国的大学教授会对中国的大学多些了解,但对大多数雇主来说,知道有北大清华也算是有国际视野了。
当然,毕业院校,还是有些底线要求的,比如,这个学校是有资质颁发大学毕业证书的,美国那边也有学位认证的机构。
技能
这个问题是,在国内接受的专业教育,能够胜任美国的工作吗?
这个好回答,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因人而异,有些人还不能胜任北京的工作呢。就我稍微熟悉的IT+数学/统计领域,大伙也接触英文教材,用的计算机CPU也一样,网络也(可以)一样,说不能胜任就有些气短了(当然是类似的工种)。在跨国公司呆过的朋友,这点会有更多体会。
关于是否能胜任,补充一句,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英语
英语重要吗?当然是非常重要。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不好说,但至少不会是最重要的:英语好的,美国本土有的是。所以对个人而言,能多好就多好,底线就是顺利完成面试。
还有,去美国工作不需要英语成绩,不需要托福、GRE之类。当然,有比没好,多比少好。
对我个人来说,英语口语稍逊,但写得多,也算是能平衡一点了。
面试
如果有机会去美国面试,这是最好不过的情形。对双方成本都低的,就是电话面试。
面试其实都差不多,在国内找工作,有时也得英语面。你在国内面试成功的经验,几乎可以照搬过来,无非突出自己能干活,会沟通以及其他加分的项目。
跨洋通话,保持信号流畅很重要。Skype效果很好,如果对方可以不用电话的话。
薪水
其实薪水是最不需要担心的事,如果对方是一家正规公司的话,不论大小。碰上卖人的公司(外包),那就要小心点。
这份薪水非常透明,几乎可以google到。首先,它不会太高,否则公司不高兴。然后它也不会太低,否则美国老百姓不高兴。怎么说?招募外国人,直接得就影响美国人的就业(抢饭碗啊),所以美国劳工部门把这薪水盯得紧:太低了不就是鼓励公司去海外招人吗?最后这份薪水,大致就是市场的正常水平。
说是正常水平,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只要最后双方相谈甚欢。而且跟国内一样,最好的讨价还价策略是手头还有另一个offer。
在技术领域,一般薪水还可以,远远达不到在美国领政府救济的标准。
福利
同上,只要薪水正常,其他福利,如医疗保险之类,都是跟公司一起走,而且外国人的身份也没有任何影响。
还有,可以向公司要求搬家补助。
渠道
说到这里,其实唯一需要操心的只是面试一关。而这之前,找到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最为重要。信息流向分两种,山向穆罕默德走去,或者穆罕默德向山走去。
向山走去,就是直接跟用人单位接触,比如一起开个技术会议,写邮件直接询问。
让山走过来,在web2.0的时代,就是写博客,在邮件组发言,参加开源活动等等,总之,最好让雇主知道,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能够想象,如果我们直接从北京申请美国的公司,对美方公司来说,我们的存在感是很弱的。互联网的存在主义,就是能够搜索到的,存在感就强一些。增加存在感的,比如,至少得有一个显示真实姓名的、联系人数大于2的LinkedIn页面!
说到存在感,对方公司的google存在也是你需要看看的。
人品
什么时候人品都很重要。我是说,找工作时,雇主一般会要求你提供两个人做reference check。我毕业找工作时,给巴斯德提供了三位联系人,在北大的导师、一位清华的教授以及一位SAS北京的前同事。去年找现在这份工作,我给单位提供了两位,一位巴斯德同事、一位SAS美国的朋友(为了增加他们的存在感,我也附上了他们的LinkedIn页面链接)。虽然我人品存在递减的趋势(3—>2),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启示:
目前工作单位很重要!几乎毫无例外地,雇主喜欢提到你的现任同事对你的看法,意思是说,在单位里,你至少得找到一位不会用英语拆你台的同事。
有在美国的朋友帮你说好话也是加分项目。这大概跟留学找人写推荐信一样。
行动行动
去年上半年,我对出国的概念,还停留在旅行或者留学上面,那时还跟Crazy Hou讨论过去美国念博士的想法,而且居然考了一次成绩不光彩的GRE。等有朋友提醒其实可以尝试直接出国工作,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起。整个过程一路有朋友帮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不能简单用幸运来概括的。
那时我没也没多少概念,行动行动就是。我们当然可以做更多的研究,然后成为出国咨询专家,但这就不必出去了,在北京将有这更辉煌的人生(新东方、老罗、李笑来。。。)。其实在这个时候,倒是应该问问自己问什么想出去看看(这是一个大问题,或者甚至不是一个问题)。
假设你已经想出去工作,最后还有一则故事结尾:
某君天天祈祷,上帝或者其他神灵,说保佑我中彩票云云。上帝心感其诚,终于显灵,拨开云端对他说:大哥,要中彩票,您也得先买一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