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的陈女士最近给6岁的女儿洗澡时发现,孩子的胸部竟然有隆起,似鹌鹑蛋大小。医生诊断其为性早熟。细问之下,陈女士才知道,女儿曾误吃过家里的避孕药。原来,孩子看见过妈妈在吃这些药,以为是好吃的东西,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吃了。于是,不久后便出现了乳房发育的迹象。
人的生理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的性器官和性特征的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大多数女孩在9岁以后才会有乳房发育的征象,如果孩子提早出现乳房隆起等性发育迹象,家长就应警惕,孩子可能是性早熟了。
从年龄上界定,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性腺(卵巢、子宫)增大和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阴毛生长,或者在10岁之前出现月经;男性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阴茎变粗、溢精和第二性征,如阴毛生长等,则可称为性早熟。
性早熟有哪些表现?
女孩性早熟的表现:
女孩子主要表现在乳房发育,可有触痛感,会跟妈妈说胸前疼。另外还有外生殖器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阴毛的增长,还有月经的来临以及腋毛出现。月经来刚开始是一个不规则阴道出血,也无排卵,以后逐渐发展成周期性的月经出现。
男孩性早熟的表现:
男孩性早熟的表现主要是睾丸及阴茎增大,出现阴毛,出现一些胡须和喉结或变声,或者有阴茎勃起以及排精。性征出现以后,家长发现这些孩子的个头要比同龄孩子长得快,女孩也一样会有相同的状况发生。
孩子并不是发育越早越好,性早熟危害大
性早熟对儿童身心发育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响孩子终末身高
性激素的分泌会促使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骨骼生长时间缩短,孩子提早终止长个,结果导致成年身高较矮。这是最大、最为家长关注的危害。
2.对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
孩子对自己的体征变化,可能会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情绪,甚至导致进食障碍、抑郁或焦虑情绪。
3.易诱发不良行为
男孩性成熟过早,雄性激素迅速增加,容易激发冲动、情绪暴躁、攻击性行为。还会增加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的发生。
4.增加肿瘤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性早熟的女孩,以后患上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5.增加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的风险
在性早熟孩子中肥胖或代谢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与许多成年期疾病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胆石症、痛风等都与肥胖相关。
6.性行为提前或紊乱
性早熟孩子的心理发育并不成熟,加上阅历浅、自控力差,更易导致不安全性行为,甚至堕胎、或成为“未成年父母”。
哪些因素会引起性早熟?
性早熟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只有极少的孩子的可查到某种器质性原因,但大部分都查不到明确的病因。一般性早熟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人群总体的发育水平提前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总体的性发育平均年龄均有逐年提高趋势。性发育的提前趋势是个全球性的现象。
2.营养过度和肥胖
多项证据表明,长期进食高蛋白饮食,尤其是高动物蛋白,容易发生性早熟。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饮食,容易营养过剩,最终导致肥胖,而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
3.滥用补品、保健品
现在不少家长将人参、蜂王浆、燕窝、花粉等补品或一些成人保健品给孩子吃,其中可能含有性激素,可以促使性早熟的发生。
4.环境污染
一些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超标,而邻苯二甲酸酯具有明显的致性早熟的危险。欧盟规定所有的产品中增塑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必须小于等于百分之0.1%。
5.社会心理因素
现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上与性有关的内容比以前显著增多,经常接触与性有关的信息,可能促发性心理早熟。
6.脑部疾患
脑部的某种病变。如患过结核性脑膜炎,可造成头颅底部下丘脑部粘连,可发生性早熟。颅脑外伤,如颅底骨折、严重产伤等也会造成下丘脑功能异常,引起性早熟。
7.内分泌疾病
如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性腺或生殖腺肿瘤等,由于这些病变或肿瘤本身能分泌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均可造成性器官发育或性早熟。
家长该注意哪些事项防止孩子性早熟?
预防儿童性早熟,家长可着重从饮食、睡眠、生活方式、锻炼等方面着手:
1.注意科学饮食,避免营养过度
注意膳食平衡,合理搭配谷物蔬果蛋奶肉,避免营养过剩,防止肥胖。注意挑选正规来源的食物,尽可能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另外,儿童应避免食用可能含性激素的补品及保健品。
2.注意生活方式
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避免让孩子接触与性有关的画面或镜头;从正规处购买质量合格的塑料制品;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
3.慎用激素类药物
家长用的一些含雌激素的药物、化妆品最好放在孩子不能接触的地方,避孕药品要放好,避免让孩子捡食误服。
4.关心孩子的成长
家长可通过给孩子洗澡,及时发现孩子性发育的迹象。如果孩子出现乳房有硬结,乳晕色素加深,出现短小的阴毛等征象,或有生长加速等情况,都可能提示孩子的性腺轴发育开始启动。如果孩子的性征发育与实际的年龄不相称,有提早的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确定是不是性早熟,以及性早熟的类型。儿童性早熟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家长不用讳疾忌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