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65年,维京传奇英雄拉格纳?洛德布洛克在不列颠附近海域遭遇海难,漂流至诺森布里亚王国领地后被以酷刑处死。诺森布里亚王国饱受维京海盗的袭扰,处决洛德布洛克也算明正典刑。但不想洛德布洛克的几个儿子皆是一时之雄,纷纷起兵前来复仇。其中闹的最凶的莫过于洛德布洛克的第三个儿子——“无骨人”伊瓦尔。伊瓦尔据称自幼骨骼发育不健全,以至于无法独立行走。但这个残疾人却引领了维京海盗策马冲锋的风潮。
▲美剧《维京传奇》中的一代枭雄——拉格纳?洛德布洛克
公元866年,伊瓦尔统领的维京大军在诺森布里亚沿海登陆,随即沿着昔日的罗马大道快速推进,迅速合围了诺森布里亚王国首都约克,本就措手不及的诺森布里亚军队又中了伊瓦尔的诱敌之计,在约克城外全军覆灭。据说伊瓦尔以维京的传统风俗“血鹰”的手法,从诺森布里亚国王的胸腔中掏出了对方还在悸动的肺,以告慰自己的父亲的在天之灵。
▲“无骨人”伊瓦尔时代的维京人虽然骑马行军,但仍以下马步战为主
覆灭了诺森布里亚的伊瓦尔并未就此满足,随后他又率领大军杀入麦西亚境内。此时威塞克斯的王位已经击鼓传花一般的落到了阿尔弗雷德的三哥艾塞尔雷德手中。尽管麦西亚与威塞克斯昔日龌龊不断,但秉承着唇亡齿寒的顾虑,艾塞尔雷德还是带着四弟阿尔弗雷德,进入麦西亚境内抵御维京人的进攻。在诺丁汉地区展开一段时间的对峙之后,阿尔弗雷德终于斡旋成功,为盎格鲁—撒克逊诸国赢得了两年宝贵的和平时光。
公元870年,伊瓦尔卷土重来,率先拿东盎格利亚王国开刀。气势如虹的维京大军轻松的便毁灭了这个王国的军队,将其国王爱蒙德乱箭射死。面对维京军队咄咄逼人的兵锋,艾塞尔雷德、阿尔弗雷德两兄弟不得不分头迎战。但在关键性的梅雷顿战役中,威塞克斯军队还是一败涂地,国王艾塞尔雷德也身中枪伤,并最终不治身亡。但就在局面危如累卵之际,伊瓦尔却突然选择了撤回其在爱尔兰的巢穴——都柏林,并在一年后与世长辞。“无骨人”伊瓦尔及其父洛德布洛克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之中只能算是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但在维京人的世界里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传奇,是北欧诸神在人间的代言。而随着他们的相继陨落,那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也随着渐行渐远。
▲“无骨人”伊瓦尔
公元871年,从自己哥哥手中接过王冠的阿尔弗雷德,迎来自己人生中最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年里威塞克斯军队与来犯的各路维京人马恶斗连场,其中军团级的会战便有8次之多(一说9次)。从《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所记录的其中6场会战的结果来看。维京人四胜二负占据着明显优势。一些史料甚至宣称威塞克斯军队已经全军覆没。但力量的天平却正是在这样血腥的拉锯中逐渐向着对阿尔弗雷德有利的一方倾斜。
长期以来维京人在不列颠大地之上横行无忌,除了借助龙头战船的机动性之外。很大程度还得益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被称为“刻尔”的自耕农阶层的崩溃。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昔日领有以“海德”为单位土地的自耕农们逐渐沦为了依附贵族的农奴。此举不仅导致了各王国税赋收入的下降,更令可用于征募的兵源陷于枯竭。这些问题在阿尔弗雷德之前,盎格鲁—撒克逊诸国的统治者并非没有觉察,但其一味强调平均地权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而阿尔弗雷德则选择了因势利导,他首先承认各地贵族领有超额土地的现状,并册封其为“塞恩”(thegn,一般译为“领主”)。“塞恩”名下的土地和农奴均受到国王的认可和保护,但其也肩负着动员家族所有力量为王国而战的义务。
除了推行“塞恩”制度,强化威塞克斯王国的常备军建设之外,阿尔弗雷德还将目光投向了教会。在其父埃塞伍尔夫执政时期,威塞克斯王国为了赢得罗马教会的支持,允许教会向其治下各行各业征收原先只针对犹太人的“什一税”,甚至连娼妓也不能例外。此举虽然极大的损害了普通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利益,但曾在罗马定居多年的阿尔弗雷德也深知教会绝不会轻易吐出这块到嘴的肥肉。与其强行取消“什一税”,不会要求教会力量也投身到抵抗维京入侵的战争中去。事实上早在麦西亚的奥法统治时期,盎格鲁—撒克逊各国便已经颁发特许状给各地修道院,允许其自行组织武装来抵抗“海上异教徒”的袭扰。但当时维京入侵的形势远没有此时那么严峻。面对维京人所过之处被焚毁的修道院废墟,众多修士和神父也拿起武器,加入了阿尔弗雷德的军队。
▲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塑像
正是借助着新兴的“塞恩”阶层和教会两大势力的鼎力支持,威塞克斯王国挺过了阿尔弗雷德即位后长达数年的艰难岁月。而针对维京人长于野战不善攻坚的战术短板,阿尔弗雷经过精密的测量和勘查,在自己的国境内为各城镇修建了城墙。以温切斯特为例,鉴于每名士兵可以防守4.23英尺(约1.3米)的城墙。因此拥有2400户居民的以温切斯特建造了一条周长为9954英尺(约3公里)城防体系。与此同时,阿尔弗雷德规定任何两个城市的距离不得超过20英里。这样行军途中部队就可以朝发夕至,不用担心在野外露营而遭受维京人的突袭。
▲阿尔弗雷德大帝、“塞恩”领主和武装修士在修筑城墙的现场
如果说修建城防是阿尔弗雷德为了抵抗维京入侵所铸就的坚盾的话,那么仿照维京人战船的样式,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便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刺向对手咽喉的利剑。维京人的战舰虽然大小不一,但一般均不超过40只划桨。而阿尔弗雷德所建造的战舰则统一拥有60只划桨。正是凭借战舰体积和载员上的优势,公元882年阿尔弗雷德首次率领舰队出海,便取得了一举俘获4艘维京战船的全胜战绩。此后阿尔弗雷德再接再厉,不断在海上歼灭来犯的维京人舰队。
▲海战中维京人的骁勇往往无从施展
经过一番励精图治,阿尔弗雷德虽然收复了包括伦敦在内的大片失地,但却也不得不在公元878年与维京国王古思伦签署合约,承认对方在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三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废墟上的占领区,同时还奉上每年一笔不菲的“岁币”。而维京方面所付出的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和平承诺,以及由阿尔弗雷德国王亲自为古思伦洗礼,维京人从此宣布皈依天主教而已。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除了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已经无力支撑巨大的战争消耗,以及瘟疫、饥荒对威塞克斯王国的困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维京海盗已经改变了昔日盛夏乘船而来,在冬季来临之前返回北欧的劫掠模式。携家带口开始在不列颠群岛长期定居。对于那些几乎先天就是军营和堡垒的维京营地,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样无力迅速攻克。正是基于战场这种势均力敌的局面,阿尔弗雷德只能选择屈辱的和平。
▲阿尔弗雷德统治时期的不列颠局势
一纸和平协定当然无法挡住维京人扩张的欲望,纵观整个阿尔弗雷德执政时期,维京的人入侵几乎从未真正停止过。但昔日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各自为战的局面终究得以改善,因此阿尔弗雷德被视为第一个真正统一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君王,虽然他的成就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不过是宋高宗赵构那般成功的抱残守缺了而已。但恰如乱世中的英雄一样,阿尔弗雷德力挽狂澜的功绩还是成为了英格兰历史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那段盎格鲁—撒克逊人看不见未来的黯淡岁月。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