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为什么曾被称为“帝国主义病”

最近在与一位年长医生朋友交流时,他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乳腺癌、肠癌等曾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病”。因为早先(上世纪30~40年代),除帝国主义国家外,其他地区这类疾病很少。其实,这类疾病还应该包括前列腺癌、冠心病、糖尿病等。

饮食结构的改变

何也?其实,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饮食结构的改变。

细析之,较之其他地区,近几百年来,西方更早进入工业化社会,且18世纪以后,其进入工业化的速度在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食品的丰富使得西方人们较早地摆脱了以前忍饥挨饿的状态,能够获得更多的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肉类、蛋和奶等食物。而且,人们对蛋白质等非常着迷。很多人会认为,患病之后,就是要通过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等食物来补充营养。那时候,很少有人会认为蔬果类食物也是营养补品。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一是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人类是饥寒交迫的;只是近一百多年来,西方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的。二是由于上述因素,导致长期以来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营养成分对人们很需要,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蛋白质则是人体营养的核心。

罪魁祸首:大量动物食品及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含义。所以,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西方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动物肉类含有很多蛋白质,故蛋白质被看成了肉类的代名词,吃蛋白质就等于是吃肉!因此,人们对肉类食物很热衷。这种观念左右人类长达数百年以上。如德国科学家卡尔?沃特(1831~1908)发现,人每天只需要48.5克蛋白质,但是他却建议一般的人,每天需吃118克蛋白质。为什么建议的量比实际需要的要多2倍以上呢?因为人们对蛋白质很偏执,认为蛋白质太好了,吃得越多,越是有益。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后果。

对于癌症问题,美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美国健康基金会的主席欧尼斯特?怀特博士,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统计,他发现大约有50%的男性癌症,以及60%的女性癌症都与营养过剩有关。

迟迟才被认可的真理  

其实,早已有专家认识到误区所在。1956年美国公布全民饮食建议后,仅仅时隔五年,就在1961年,美国医药学会在其专业会刊便大声呼吁改为素食为主,认为素食至少可以预防90%~97%的心脏病。但是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1981~1987年间,后来获得美国癌症研究终生成就奖的坎贝尔教授就更为大声地疾呼素食为主。在他后来写下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明确指出:蔬菜吃得愈多,肉吃得愈少,健康状态愈好。这是他深入对比中美民众饮食及健康关系后得出的著名结论。

可惜,这些研究并没有让美国社会改变他们的饮食模式。

直到1991年,国际上更多权威的科学研究结论显示:绿色植物和原形五谷类的蛋白质,优于一切的动物性蛋白。1992年,美国政府才终于修正了它在过去所发布的错误饮食建议,公布了新的理想饮食的比例:建议美国人蔬菜、五谷、豆类、坚果类,应该占食物的十分之九,而肉类、奶类、蛋类只能占十分之一。

其实,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不管是西方社会,还是东方国度(包括中国国内的很多人),对肉类和蛋白质的推崇和青睐由来已久,是历史上多数时间的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导致了根深蒂固的对动物蛋白等的迷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社会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和高血脂症等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对动物性食物的偏执认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