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分红是雷克萨斯不来华国产的真相?

有业内媒体发表观点认为,雷克萨斯不愿意来华国产的真正原因是不愿意与中方合资伙伴分红。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即使是所谓的真相也只能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战略层面看,雷克萨斯最终也难逃国产化之路。

销量达到10万辆规模将促使雷克萨斯有越来越明确的国产化时间表,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国产化时机。

上述媒体在相关文章中提到了雷克萨斯国化的由来,即曾林堂执政时期。在华销量接近5万辆时,有同行问雷克萨斯国产的条件,曾林堂及当时的中岛建仁给出了一个国产化的参考值“10万辆规模时考虑国产”。在我看来,虽然正如上述媒体所言,这个参考值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有量级的国产条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在当前雷克萨斯已经在华实现销量达到10万辆规模的背景下,这个参考值其实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丰田及雷克萨斯内部或许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国产化时间表。

实际上,达到10万辆产销规模这个条件,将促进雷克萨斯国产的观点,我曾在《销量突破10万辆会否激发雷克萨斯国产?》一文中有提出过自己的观点:能以纯进口方式实现销量突破10万辆,充分说明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号召力,此时如果实现国产,即能够通过快速上量达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同时也可更主动应对竞争对手未来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而如果错过这个时机,除非雷克萨斯能有继续品牌向上的潜力,否则终将在价格竞争方面处于被动。

来华国产并不代表产品品质一定会降低,国产后整车产品的价格降低也不代表雷克萨斯单车利润空间的压缩。

上述媒体在相关文章中还引用了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江积哲也对于雷克萨斯是否国产问题的回应:“雷克萨斯并不想成为另一个宝马或奔驰,如果只是为了降低价格而国产,从而提供给用户一个体验感较差的产品,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对于这一番表态我们也应该更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来华国产并不代表产品品质一定会降低,丰田及雷克萨斯在质量管控方面的能力可谓众所周知,未来国产之后,其在质量管理力度和能力方面必然会确保,尽量会避免出现内外有别的情况;另一方面,国产后整车产品的价格降低并不代表雷克萨斯单车利润空间的压缩,豪华品牌来华国产的核心原因本就是在确保同样单车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拥有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因此,我对江积哲也这一表态的理解,更倾向于在相关确切消息没有达到可公布状态之前,雷克萨斯官方对外统一口径式的回应。

当竞争对手旗下车型的售价较雷克萨斯同级车型出现多大的价格差时,消费者就会放弃雷克萨斯?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上述媒体在相关文章中,提出雷克萨斯不愿意与中方合资伙伴分红才是雷克萨斯不愿意来华国产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即“一辆ES300h的利润是5万元,进口身份就能让雷克萨斯独自享受5万元的红利,如果一旦国产,必须得分给中方合资伙伴一半儿。”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即使是所谓的真相,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从战略层面讲,雷克萨斯不会这么短视。

从长远来看,如果雷克萨斯的竞争对手们都来华国产且能够达到诸如10万辆以上产销规模时,这些豪华品牌在终端市场的价格策略无疑就会更加灵活。到那时候,仍以进口身份在国内销售的雷克萨斯真的还能确保单车5万元的利润吗?除非雷克萨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力会有更进一步明显的提升,甚至于还要超过奔驰、宝马和奥迪等国产第一梯队豪华品牌。如若不能,可能雷克萨斯最终也难逃通过产销规模来维持和提升利润的路径,否则单车利润空间有被压缩的潜在风险。

正如前面所言,来华国产并不代表雷克萨斯的单车利润空间就下降。虽然可能面临分一半给合作伙伴,但通过产销规模的提升以及国产后带来的原来单车利润空间的保障,雷克萨斯未来在华的整体利润不仅能够获得维持,更有机会将这个利润空间的体量做得更大更可观。对于精明的丰田及雷克萨斯而言,我相信这笔账绝对不会按短期来算,肯定也会算一笔持久账。

由此,雷克萨斯真的没有丝毫国产的动静?在我看来,或许已经暗流涌动,只是我们行业媒体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的信息挖掘能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