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的人能分清美丑吗?

最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一番关于脸盲的言论,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评论。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与奶茶妹妹结婚并非是看中其外表,而且由于自己是脸盲,所以不知道太太是否漂亮。很多网友都对此表示怀疑,还调侃他,觉得刘总谦虚过头了。

那么,脸盲症患者是不是真的分不清美丑呢?

脸盲是什么?

“只不过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这句歌词里描述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达到的,毕竟大多数人对于面孔的识别与记忆能力比识别物体强很多,这源于人类是群居社会体,面孔识别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然而,这对于脸盲者来说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脸盲是“面孔失认症”的俗称,最早是1947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发现的。脸盲的一般表现是不能再认出以往熟悉的知名人士及亲朋好友的面孔。我们都曾有看到一个面孔却并不能再次识别这个面孔的经历。但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可能是在一个拥挤或不熟悉的地方看过这个面孔,下一次不记得是正常的,这反映的只是记忆受到干扰的结果。然而这种正常人看陌生面孔的感受正是一个面孔失认症病人在观察任何面孔时所感觉到的。所以即使看到朋友亲人的面孔,也只是像在看一个陌生人的面孔一般。

那么当脸盲看到面孔时其脑海中的图像是什么样?经过不少人的研究发现,他们看到的图像和正常人是一模一样的,他们看鼻子还是鼻子,看眼睛也还是眼睛,只是他们不能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整体来识别。同时他们识别其他物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阅读也没有障碍,仅仅只是对面孔的整体无法识别或者说识别较弱。脸盲对面孔整体加工有障碍,所以无法将熟人的面孔辨认出来,这很影响脸盲的社交活动。但是人类生存本能使得多数脸盲可以依赖其他线索来弥补面孔失认方面的缺陷,可以根据个体的其他特征,如声音、发型、服饰、步态等将熟人面孔鉴别出来。所以现实生活中脸盲也是会认得自己的亲人的,只是识别线索不是面孔而已。

脸盲的产生原因

通常认为,我们大脑有一些特异性加工的区域,简而言之就是大脑有某区域专门负责分辨物体,也有某区域专门负责加工文字、数字等。那么是否有专门对面孔加工的大脑区域呢?1997年研究者发现,大脑有一个专门的人脸识别区,名字叫做梭状回面孔区。目前认为,如果这个区域受到破坏或者干扰,就会产生脸盲。

根据脸盲的产生原因,可以将脸盲患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先天性脸盲,即从出生就有面孔加工的缺陷。因为这些先天性脸盲并不知道其他人看面孔的感觉,从没有过真正面孔识别的体验。所以,先天性脸盲通常在出生后很长时间还并不知道他们的缺陷,直到可能与其他人相比较才知道,面孔对每个人来说具有特异性,是判断人们身份的一种标识。先天性脸盲的原因可能是母亲怀孕期间某些原因导致大脑部分区域发展不完全,或者也有可能是基因的影响,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是有研究对900多对英国的双胞胎(包括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进行认脸测试。从而得出,“脸盲”还是“不脸盲”这项能力是高度遗传的,因为比起异卵双胞胎来,同卵双胞胎之间的面孔识别能力的高低程度更为相似。

另一类是获得性脸盲,即是后天大脑的损伤导致的。中风、脑部受到撞击或疾病引起加工面孔的脑区受到损伤均可引起面孔失认。损伤引起的脸盲,根据他们损伤的程度,会有不同的表现。也许他们不能识别曾经认识的人,或者他们不能识别陌生的人。两种脸盲都被认为因为影响了梭状回面孔区的功能而产生面孔失认的表现。然而由于损伤引起的面孔失认症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文献报道的主要的是这种病例。事实上,先天性的面孔失认症的病人更多。

脸盲的审美

首先说一下普通人的审美。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具体审美标准都各不相同,况且“情人眼里出西施”实在很难说清楚谁有审美,谁没有审美。但是通过抽取足够大的样本量以及利用统计的方式可以进行一些研究推断。一般认为,平均脸会好看一些,平均脸是将大多数人的面部特征转换为数值并求出平均值组成的面孔,平均程度越高的面孔就会更大程度与大多数人相似。欧洲科学家罗兹等人2001年还专门针对中国人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先收集材料制作了中国人脸型的标准模型,之后通过调整每一幅面孔与标准模型在脸型上的近似程度,设计出平均程度不同的中国脸。再招募一群志愿者对这些面孔进行吸引力评分,结果发现面孔的平均程度与吸引力呈正相关,即越是平均脸越有吸引力。而且,不止是对人脸,越是靠近平均值的物品也越会易被认为有吸引力。

那么脸盲的人呢?他们不能识别面孔的整体,但是也能分开识别面孔的各个部分、五官,所以有可能通过分开确认人脸各部分的平均值来得知一个人是不是美(哪怕那并不是人脸整体的美)。最近几年的两篇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参考。2008年发表在《神经科学》上的一篇研究,找来一些获得性脸盲的志愿者,让他们完成面孔吸引力判断测试以及面孔识别测试,发现相比于正常人,他们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显著差于正常人,并且在面孔识别测试得分越低的人其面孔吸引力判断越差。2010年一篇发表在《视觉认知》上的研究发现,先天性脸盲的人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并没有差于常人,即使他们在面孔识别上有障碍,他们在对面孔进行吸引力判断时也会遵循正常人的一般规律。由于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这两篇是较有影响力的国外研究。至于这一发现是否稳定并且中国人身上是否如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所以,刘强东说的始终是桩悬案。我们正常人如果生活在美女众多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审美疲劳,这和大脑神经的适应性有关,适应之后相同的刺激会让大脑的神经反应降低。然而也不能排除真的有获得性脸盲对面孔吸引力失去判断能力。

这里推荐一个剑桥大学面孔失认症研究组编制的脸盲测试,只是目前没有中国面孔,仅供参考。

https://www.bbk.ac.uk/psychology/psychologyexperiments/experiments/facememorytest/startup.php#rd?sukey=e74171513d3453dd232bff9f5c75cfb25d82c366895847bb7e69c47319905683949d07f564fb07ea51f330f6b610dcaf

(作者: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