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管住嘴,迈开腿”这句简单的减重口号,不仅得到了诸多专业人士(包括营养师、医生等)的推荐,也成为了无数减重人士心中的唯一目标。不过,很多人在“坚定”执行一段时间后却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下降,甚至于还会有少许反弹。在遵照减重指导之后体重反弹,想必并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那么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因素所导致的?
实际上,在做到运动合理的情况下发生的减重反弹,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你并没能完成既定的节食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在减重上用心,而更可能是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在外吃饭,吃的更多?
在重视交际的当今,和他人一起外出就餐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这一活动也被赋予了就餐之外的更多的人际交往意义。除此之外,有时因为工作、旅行等因素,我们也不得不在外就餐。然而人们也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经常在外就餐的人,相较那些选择在家就餐的人更容易出现肥胖问题。这一现象事实上是成立的,在外就餐会在多个方面影响你的就餐偏好,从而让你不知不觉地进食更多的食物,甚至于更容易用“垃圾食品”填饱肚子。
在很多时候,人们在外和他人就餐时,往往会存在一个特殊的倾向——自己会通过(不经意间)调整进食分量以使其契合自己的性别,同时又会尽量让食物偏好与其他人相接近,以迎合他人的喜好。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男性更适合食用大份、味道浓重的食物(例如红肉),而女性则更适合食用小份、味道清淡的食物(例如蔬菜、白肉、海鲜)等,这一印象在餐桌上无疑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而若考虑到人们还会被同时就餐的其他人的饮食偏好所影响,那么在进餐时本来饮食习惯健康的人,受到干扰后食量增加,乃至于饱餐一顿不健康食物,自然也是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在工作环境下就餐(尤其是选择“叫外卖”),也可以大幅增加选择“垃圾食品”为正餐的可能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的紧张和忙碌会严重压缩我们的烹饪时间,而在根本没什么时间烹饪食物又需要尽快吃饭的场合,随叫随到的“垃圾食品”自然是最契合要求的。而另一方面,“垃圾食品”餐厅通常有分布在人流密集区域(如商业圈)和写字楼周边的倾向,而烹饪时间被严重压缩的绝大多数又是工作于写字楼的“白领”,这样一来,白领在选择“叫外卖”时,经常会处于可供选择的“垃圾食品”餐厅远多于普通餐厅的情况,这同样会促使人们选择“垃圾食品”作为解决方案。
不健康食品的“营销战”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很多时候选择各类不健康食品,可能并非因为它们的风味更佳,而是在考虑了多个选择之后,认为不健康食品是目前最好的就餐方案。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绝非少见,不健康食品通过不断向人们强化它们的“潜在优势”来诱使更多的人选择它们,而若想打破这一怪圈,恐怕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众的努力。
我们不难发现的是,很多并不健康的食品(甚至于“垃圾食品”)的价格往往较为低廉,它们与健康食品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达到十分恐怖的水平。不仅如此,我们也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它们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相比之下,健康食品的营销则十分有限。这样的价格、营销、宣传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健康食品在市场上得以大受欢迎。例如在近些年来,诸多碳酸饮料的厂家便开始赞助各类型的公众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宣传,使更多的青少年开始选择饮用碳酸饮料,更何况碳酸饮料的价格在几乎所有国家均并不昂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导致了碳酸饮料销量的不断攀升,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包括肥胖、龋齿在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由于不健康食品在很多时候所产生的优势,会使普通人难以抵抗,因此在很多时候,消除不健康食品所带来的影响,往往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例如最近一段时间,各国的卫生部门开始了针对各类不健康食品流行的措施,包括减少它们的可获得性(尤其是禁止在校园等场合售卖不健康食品)、加强对饮食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单、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课程等)、对部分不健康食品(例如碳酸饮料)进行征税等,此类手段尽管因实行时间较短而仍需进一步考验,但主动对不健康食品“宣战”本身即是一个值得赞扬的改变。
小习惯决定体重控制?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因素之外,某些看起来不会引人注意的小细节,却很有可能成为控制饮食路上的“十字路口”。诸如在夜晚浏览美食图片(或文章)、在进餐时用较大号餐具等,都有可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吃下更多食物,从而不利于饮食控制。
尽管食量受周围环境影响早已被人所知,但以往却少有针对周边环境与食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而从最近的一系列研究来看,倘若你在就餐时选择了更大号(尤其是较你平时所用餐具更大)的餐具,便很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吃下更多的食物。尽管至今为止这一效应背后的具体机理还未能完全阐明,但该结论在各类环境下(例如自己家、餐厅、酒吧等)均成立,也已经表明这一结论绝非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不仅如此,“视觉饥饿”效应也往往是你在非就餐时间段内吃下更多食物的“罪魁祸首”。所谓“视觉饥饿”,即是指人们在观看精美诱人的食物图片时,大脑内负责食欲的部分会因此而激活,进而使你产生进食欲望(无论在此之前你有没有饥饿感),这一效应和视觉系统对食物的感知密切相关。目前社交媒体上所流行的“深夜报社”现象,即很可能是“视觉饥饿”所带来的效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