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好、脸上长痘、头疼脑热、便秘腹泻,谁都难免遭受这些“小病”的困扰,上网一查,貌似权威的资料会告诉你,这些都是“酸性体质”,也就是pH值过低造成的。于是你惴惴不安,担忧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变“酸”了,不禁留意起铺天盖地的“碱性保健品”,恨不得买来赶紧中和自己体内的酸,将自己打造成健康的“碱性体质”。那么,这种做法究竟对不对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体的pH值。
人体正常pH值为7.35-7.45,平均为7.40,呈弱碱性,而低于7.35这个数字就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因为现代人摄入鱼、肉、禽、蛋、大米等大量酸性食物,使得体内pH值降低,导致了一些现代病的产生,比如无缘无故出现身体疲劳、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头昏、失眠、便秘等症状。
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酸中毒主要有一过性和长期性两种:一过性酸中毒可以迅速恢复,比如暂时性呼吸道梗阻,机体产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偏酸。长期性酸中毒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肾小管酸中毒,多由药物、风湿免疫疾病、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二是肾功能受损,导致体内的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如果血液偏酸,要立刻就医,光通过饮食、休息自我调节是不可能缓解的。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值低于7.35,就属于酸中毒,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
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像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质等,它们可以防止体内酸碱度发生急剧变化,使身体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同时机体还能通过肺、肾等脏器进行调节,以保持人体生理需要的pH值。
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
而被“酸碱体质说”推崇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之所以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碱体质说”的饮食观念,纠正“酸性体质”靠每天饮用苏打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费周折去吃各种“碱性食品”—事实上,即便是苏打水对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所以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什么酸碱性。
试图通过饮食来改变体内的酸碱度是不可能的,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碱性食物和中性食物,这是营养学的观点,但是食物的酸碱性并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性,除非是食物导致了身体酸或碱中毒。那样就严重了!就需要赶紧就医了!
原理: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值”。通常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
作者:雨果科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