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巨大的星际殖民船,以半光速在宇宙中航行。由于路途遥远,数千名乘客和船员全部进入了冬眠,殖民船则由计算机自动驾驶。然而,在航程刚刚走到四分之一的时候,一颗小天体穿透了飞船的护盾,又恰巧击中了主计算机的一个模块。为了自动修复飞船受到的损伤,计算机系统重新分配了全船的能源,却意外地使一个休眠舱失去了能源供应……
(“提前醒来”的吉姆和奥萝拉因祸得福,得以欣赏到太空中的各种奇景,《太空旅客》电影截图)
这是今年初上映的科幻大片《太空旅客》的开头。可以说,正是这次撞击和随后发生的连锁反应,成为整个故事的缘起。搭船的工程师吉姆被意外唤醒,并意识到自己“醒得太早”,必然会在飞船上终老;经过长时间的孤独生活和自杀未遂之后,他选择唤醒同船的女作家奥萝拉,并将这一切伪装成另一场事故,以便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总共5000名乘客沉睡于休眠舱之中 ,《太空旅客》电影剧照)
而在这对男女相识、恋爱、享受生活,继而因为真相意外泄露,使奥萝拉开始敌视吉姆,同时,几年前的撞击正在让殖民船的情况不断恶化。受损的计算机开始越来越多地犯错,难以指挥船上巨量的智能机器人;
甚至,酒保机器人违反与吉姆的诺言向奥萝拉“告密”,或许也是飞船状态逐渐恶化的一部分。直到高级船员古斯意外醒来,并且因为冬眠舱故障而重病缠身,三人才发现殖民船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
(吉姆试图发挥工程学才能弄清飞船的结构,《太空旅客》电影截图)
由于所有的高级船员在航程中全部休眠,而且除非意外或到达目的地否则不能醒来,因此难以更有灵活性地进行“防微杜渐”式的工作。计算机上预设的故障处理方式其实十分有限,却又有“一切都会自动恢复正常”的“迷之自信”。
自动运行的处理措施,采用总是将资源优先分配到急需之处,并对其他模块的资源予以削弱的策略,但这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让局面发展到计算机难以应付的程度。当三人开始手工检修飞船的时候,它的核聚变反应堆已经严重过热,濒临失控,让飞船随时可能爆炸,毁灭数千名沉睡中的乘员。
(吉姆尝试用各种工具撬开高级船员的休眠舱室,但因为严密的安保措施而徒劳无功,《太空旅客》电影截图)
《太空旅客》的电影故事,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吉姆凭借出色的机械维修技能和惊人的勇气,与奥萝拉合作修好了飞船,并与奥萝拉在改造成花园的殖民船上幸福终老。然而,抛开灾难环境下的人性阴暗面不谈,殖民船上的两位乘客和一位船员的遭遇的“现代化愚蠢”,仔细想来已经让人感到恐惧和绝望。
(“阿瓦隆”号体积庞大,吉姆走远路只能乘坐交通车,并通过手中的便携智能设备了解这艘飞船,《太空旅客》电影截图)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系统,就越可能存在影响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也让人对故障逻辑的梳理变得更为困难。因此,在有些时候,人们干脆放弃了梳理故障逻辑的尝试,倾向于将这一部分工作交给计算机等自动系统去完成,或者说“傻瓜化”地解决问题,容忍具体的解决过程处于“黑箱”之中。
但预设的程序不一定总能解决问题,从未被考虑过的意外局面,或者多重故障的累积与爆发,都可能让系统逐渐失去稳态,乃至走向崩溃。如果此时没有人能够“补位”,对自动系统的失误加以纠正,甚至人类已经因为习惯了“傻瓜式”的生活,忘记了具体的故障处理方法,就有可能给相当多的人,乃至全人类带来危机。
?
(科幻作品《6号泵》书影)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美国科幻作家保罗·巴奇加卢皮的短篇名作《6号泵》。在这篇小说里,未来的人类城市使用一种复杂的泵机系统来处理所有的污水和厨余垃圾,乃至有毒的化工废液。
这种泵机被设计得极为坚固,而且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或者说功能代偿的“智能”,甚至因为过于耐用,使得其生产商缺乏后续订单而破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开始习惯性地认为这些泵机是永远不需要维护也永远不会损坏的,以至于忽视了许许多多的小故障和泵机处理品质的下降。
但就像作者在故事中借主人公之口所说的那样,“小刀捅多了也会杀死恐龙”。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安装了10台泵机的大城市里,有一台泵机出现了故障,使一部分街区陷入了混乱,人们方才感到有些不对劲,但也只是抱怨家里污水横流而已。
事实上,由于持续的污染等原因,大多数人类在这时候已经发生了变异和智力退化,以至于无法再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可以阅读的人变得凤毛麟角,维护地铁列车、排查煤气泄漏甚至按部位分割牲畜和经营超市的方法都濒临失传,更不用说维护泵机这样复杂的知识了。
于是,大量已经退化的人类和极少数没有发生变异并保持智慧的幸运儿,一起在逐渐破败的城市里苟延残喘。唯一尚有智慧的工程师也只能查出故障原因,再将处理任务重新分配给另外9台泵机。
因为他即使在(快要成为废墟的)大学里,也找不到任何懂得修理泵机的人员,只得任由其余那些同样超期服役的泵机超负荷工作,等待他从头自学关于维护泵机的知识。
(“阿瓦隆”号飞船有三条优美的弧形旋臂,《太空旅客》电影剧照)
“傻瓜化”的便捷生活,让人们有可能摆脱诸多琐事的困扰;但如果放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这样的便捷其实蕴含着隐忧。《太空旅客》里曾经濒临毁灭的殖民船,《6号泵》里文明退化的末世场景,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类似的科幻作品,都是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的寓言。
编辑:刘伟琼
(作者:马之恒,科普与科幻作家,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jia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