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怎样用才算对?

关于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想必我们已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的经常报道,卫生部门的反复宣讲,连世界卫生组织都对此特别重视,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抵御耐药性”。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生活中又存在着哪些关于抗生素的误区?怎样应用抗生素才算正确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下面的解答。

误区1:持续发热是细菌感染的征兆,因此应该应用抗生素。

解答:发热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确切疾病。发热可由除感染外的很多情况,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药物等引起,这种发热使用抗生素毫无用处。即使是感染引起的发热,也因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不宜常规应用抗生素。唯一例外的情况是,处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特定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发热往往意味着细菌感染甚至是多重感染,此时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合情合理,且符合抗生素的适应症。

误区2:感冒使用抗生素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解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所有抗生素的说明书中告诫医生与患者:“抗菌药物应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不应当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感冒)。”由于抗生素并不对除细菌外的其它病原体有效,因此抗生素并不能改善感冒症状,只会增加患者发生耐药性感染的可能。普通感冒多数无需使用任何药物即可自行缓解,目前也没有针对引发普通感冒的病毒的特效药,所有感冒药物都只能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症状。对于流感患者,尤其是感染某些高致病、症状严重的亚型(如甲型H5N1、甲型H7N9)流感的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应用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也就是“达菲”)是有效的。

误区3:没有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坚决不用抗生素。

解答: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虽然会对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其极其费时费力且未必完全准确的特点,临床上在面对高度疑似细菌感染的患者时,往往在药敏结果公布之前即使用抗生素作为经验治疗,且完全符合适应症。当缺乏药敏资料时,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敏数据选用抗生素也是合理的。

临床上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两种情况一般不需严苛的细菌感染证据即可应用抗生素:①预防用药:对于部分已经在手术中污染、将要进行具有潜在污染性外科手术或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将会特别严重的操作的病人,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②经验性应用:对处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特定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可以在估计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之后,经验型应用抗生素治疗(需同时送标本行细菌培养)。

误区4:静脉应用抗生素吸收好,药效高,优于口服抗生素。

解答:我们大多数人所遇到的感染往往属于轻中度感染,针对轻中度感染所应用的抗生素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口服后被人体真正吸收利用部分的百分比)往往较高,因此口服和静脉应用的疗效差异不大,静脉应用只会增加过敏反应、输注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至于为什么危重症患者、部分严重感染患者往往静脉应用抗生素,有这样几点原因:①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无法口服抗生素制剂;②尽管大多数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但单凭口服抗生素,由于生物利用度、食物延迟吸收等原因,仍然无法达到治疗严重疾病所需的血药浓度,因此仍需静滴给药;③很多用于重度感染、耐多药感染的抗生素,生物利用度极低或口服根本不吸收,因此只能静滴给药(当然有极少数用于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以口服应用)。

误区5:只要不再发热,感染症状缓解,即可停用抗生素。

解答:感染疾病往往具有一定的病程,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清除细菌而不发生耐药,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FDA在抗生素说明书中同样给出了解释:“当本品用于细菌感染时,应告知患者在治疗的早期,虽然患者通常会感觉好转,仍应当按照医嘱准确服药。用药的疏漏或没有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可能会(1)降低当时的治疗效果且(2)增加细菌耐药的发生,以及将来可能不能应用本品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生活中比较常见,除了较为少见的青霉素钠(青霉素G)和青霉素V钾以外,这类药物的名字中都会带有“西林”字样,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有:

过敏反应: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需进行皮试,阳性者原则上禁用(梅毒患者需做脱敏治疗后使用),曾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即使此前的过敏反应很轻微,再次使用仍可导致有生命危险的过敏性休克。

皮疹:服用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患者如果恰好感染了EB病毒(一种常见的病毒),就会发生类似于过敏反应的皮疹。不过这种皮疹并非过敏所致,发生这种皮疹的患者以后依然可以服用青霉素类药物。

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由于过敏几率要远低于青霉素类,且抗菌效果更好,医生一般将其用作青霉素类的替代品,这类药物的名字中会带有“头孢”二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如下:

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制剂也会发生过敏反应,且与青霉素类具有部分交叉性(即青霉素过敏患者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头孢菌素过敏患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静脉或肌肉应用头孢菌素类之前需做皮试,口服头孢菌素类之前需仔细回忆是否有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对两类中任何一种药物过敏,即不能使用所有药物(淋病患者需做脱敏治疗后使用)。

双硫仑样反应:服用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不能饮酒,因这些药物会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使人身体不适,甚至引发严重症状,这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抗生素,主要用来治疗轻度感染,常见的种类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此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有:

腹泻:红霉素可以通过作用于促进胃肠道蠕动的激素——胃动素,从而引起胃肠道非生理性的蠕动,导致腹泻和呕吐。避免这一效应可以选用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但后二者同样具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可干扰部分药物的代谢,如果恰好将其与受干扰的药物同时服用,便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这两种药物期间如需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生。

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同样属于新型抗生素,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药物的名字中一般以“沙星”结尾。此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如下:

关节损害:由于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害,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唯一例外的情况是用于6个月以上患者的鼠疫或炭疽。

罕见副作用:在罕见的情况下,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发光敏反应(在光照下发生皮肤损害)、肌腱断裂、癫痫等副作用。对于患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而言,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加重相关症状。

其他:服用环丙沙星时不应饮用牛奶,因牛奶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毒品(阿片类)尿检假阳性。